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5836|回复: 16

特别策划:62000人哪门搬?解读荆州古城人口疏散计划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迁
  ——不是简单的“人口搬家”
  为了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荆州已经拟定了《关于推进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单位外迁,将荆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的实施方案》的草案。古城人口外迁,建设新城,腾迁古城,把古城从混乱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位,凸显其文化旅游功能,势必就成为保护古城、发展古城旅游业的现实选择。
  【现状摸底】
  人口情况目前荆州古城内共有人口106742人,其中常住人口90632人。古城内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0684人;在古城内居住的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共34048人。
  【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部外迁古城内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疏散古城人口6.2万人,建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
  【实施步骤】第一步:到2015年完成关公文化园、荆州文博园、九老仙都景区建设和三义街、得胜街古街区修复改造;复建荆州古城楚望楼、曲江楼、仲宣楼等三座城楼;外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陆续拆除古城内高层建筑,搬迁荆州中学等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完成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搬迁,以此为基础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到2015年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第二步:到2020年,再疏散2.8万人,城区总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

  【疏散之五大方向】古城人口疏散方向为:沙北新区、荆北新区、海子湖新区、郢城、城南新区。
  荆北新区——交通枢纽中心
  荆北新区是以交通枢纽中心、商贸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文化客厅。
  从2009年至今,根据荆北新区建设中的实际情况,规划方案也在不断的调整修改。但其总的目标是:将片区打造成以交通枢纽为主、现代服务、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展现荆楚特色的“荆北新区”。
  荆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北角,东抵海子湖路,西至火车站西侧规划通道,南临荆沙大道,北至铁路防护绿化带,规划总用地面积391.79公顷,规划至2020年居住总人口达5.4万人,可承接荆州古城内部人口外迁的压力。
  依托火车站而建的荆北新区,是外地旅客接触荆州的入口,是“荆州之门”,因此,荆北新区自然承载着展示荆州形象的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区开启古城人新生活
  为充分发挥古城历史价值,经省政府同意,荆州市启动古城人口外迁工程,批准新建荆北新区和沙北新区两大新城区,用于还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搬迁,以此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到2020年,将城区总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
  2012年“两会”期间,针对荆州古城人口疏散的问题,市长李建明曾表示,没有新区建设,无法谈古城疏散。荆州人应有振兴发展的豪气和胸怀。
  眼下,荆州古城首次启动人口外迁工程的两个还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9.87公顷的沙北新区还建项目、规划10.7公顷的荆北新区还建项目已全面启动。
  据了解,荆北新区主要以荆州火车站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酒店等产业,这里将成为荆州的门户窗口;沙北新区由老城区向北拓展,拟规划建成全市的行政文化中心,相应的教育、医疗资源也会陆续迁入,市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荆周刊》从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新区规划遵循的最大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就是要给老百姓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本着这一理念,新区建设特别注重水系的连通和城市绿地的建设,根据规划,新城的绿地、公园面积占比将高于老城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将更加健康生态。而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全的服务功能以及升值潜力,都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共同建设未来的美好家园。

  打造世界级三国游景区
  为了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荆州已经拟定了《关于推进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单位外迁,将荆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的实施方案》的草案。
  根据方案,将以荆州古城内市、区两级行政机关外迁为牵引,实施“整体拆迁、整体建设”。同时在荆州古城旅游景区规划上,提出了“一环五区五廊”的布局。一环即环城立体城墙公园,五区包括关庙市井文化休闲区、荆州民俗文化观光区、水韵古城生活休闲区、荆楚文博创意产业区、楚风古韵主题度假区。五廊包括城墙公园内环廊道、三国文化主题廊道、西门关庙联络廊道、城池中部轴线廊道、张居正街延伸廊道。除此之外,《荆周刊》还了解到,荆州在疏散古城内人口时,还将重点推进三义街、得胜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保护项目,关公文化园项目,九老仙都景区项目,荆州文博园项目,荆州古城墙维修与仲宣楼、曲江楼、楚望楼复建等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开工,有的即将开工建设。而打造这些重点项目的目的即为打造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将古城建成以荆州博物馆为主要展示平台的楚文化,以关公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三观”(玄妙观、太晖观、开元观)为主的道家文化,以晚清风格为基调,从而最终将荆州古城建成世界知名的荆州古城旅游景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13

主题

276

帖子

104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48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1-12 16: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把古城做成咱荆州的支柱性旅游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度  ——“挪窝”和“安家”的双重压力
  古城内遗址随处可见,是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最为集中,同时也是保护与开发矛盾最为突出的部分。古城保护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搬出一部分人口,发展一个区域。作为保护与开发的难点,荆州古城的人口疏散一直以来颇受各界关注。那么,为荆州古城“减负”到底有多难?带着这些问题,《荆周刊》对荆州市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办公室主任张卫平进行了专访。
  “有多想”决定“有多难”
  荆州古城内现居住居民约10.7万人,古城人口疏散计划启动,古城内的居民难免有舍不得“挪窝”的心理。对此,张卫平介绍,古城内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占城内人口的31%,目前已经规划外迁的人口主要是这一部分。
  张卫平说,对古城进行人口疏散和单位外迁的想法,荆州其实酝酿已久。而古城人口疏散提了多年,迟迟未实现的原因则是受抗洪、交通、三农的制约。近几年,市政府主要是用控制古城内建设的方式推动单位外迁,用项目建设推动人口疏散。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荆州区检察院、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与单位陆续迁出古城,疏散人口1万多人。古城外新建的住宅小区,也为古城人口疏散提供了有利支撑。
  张卫平告诉《荆周刊》,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荆州虽然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但目前的现状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们之所以端着金饭碗讨饭,主要就是古城不古,除了古城墙,没有有号召力的旅游景区景点,因此,文化旅游陷入窘境。”张卫平表示,要想扭转古城旅游的尴尬处境,人口疏散是必然选择。而对于一些古城“原住民”的担忧,张卫平解释,居民的疏散将采取市场的方式,用大项目推进外迁计划,“借鉴东升改造的模式,做到提早宣传,让居民早知道,早准备,从而以行政单位外迁和居民外迁两大手段促进古城人口疏散。” 好规划决定好进度
  古城疏散计划力争到2015年,古城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古城的全面彻查,基本信息的掌握。人口迁出涉及6万多人,加上修复、改造、新建的项目,如此大的疏散工程究竟该怎么进行?进度如何掌握?张卫平的回答是:“规划先行。”张卫平介绍,荆州已经拟定了《关于推进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单位外迁,将荆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的实施方案》的草案。“总体方案与总体规划正在抓紧编制,政策建议也正在拟定。”张卫平说,近些年来,古城人口采取只出不进的原则,古城人口已从2007年的12万人缩减到如今的10.7万人。而进一步的实施推进古城疏散整体的规划,需要省市两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重点项目的带动。
  “钱”途决定前景
  古城疏散规划一出台,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规划的实施引来各方担忧。
  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即便在旅游已积聚相当财力的平遥县目前要完成古城内棉织厂、针织厂、柴油机厂等8家企事业单位和2万居民的搬迁仍然力不从心。据媒体报道,平遥大规模搬迁仍有亿元资金缺口。
  “要实现整个古城的人口外迁计划需要几百个亿的资金,单靠市区两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另一方面当然就是招商引资。在项目建设中,实行城内和城外的联动。”张卫平称,对古城人口疏散将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推进的方式。人口疏散,企事业单位外迁,首先必须解决怎么迁,迁到哪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快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编制的步伐,在此基础上,首先进行还建项目的建设,对于疏散迁建,虽然政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总体的方案。但具体涉及到哪里要拆哪里要搬还要具体的研究。”张卫平表示,更多的拆建项目将实行大招商、招大商,让社会资金参与进整个古城的迁移和建设中来,进行成片城区的规划建设,启动国际招标,组织编制荆州明清府城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展示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特色的古典风貌,发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提高古城的使用价值,从而改变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境。荆州历史文化名城30年复归之路
  市长李建明说,荆州古城人口疏散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城市形象,造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2012年古城人口疏散计划的启动,荆州一直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上不懈努力着。
  1982年
  荆州与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洛阳等24座城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5年
  荆州地区和沙市市行政区划调整为荆州市后,将原沙市市纳入名城保护范畴。
  1999年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始编制《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0年
  荆州市编制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了荆州古城保护框架,重点保护“一环、二片、五点”——“一环”即明代古城垣和护城河,“二片”指三义街、得胜街两片历史街区,“五点”即古城范围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及关帝庙。
  2000年6月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12位专家的评审,次年3月上报国家建设部。
  2001年10月荆州市人民政府专门颁布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暂行办法》,把名城保护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疏散古城内居住人口”的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  ——超负荷的古城亟需“减负”
  荆州与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洛阳等24座城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这个世界级的古城在游客接待量上却无法与平遥、绍兴、丽江等古城相比。
  市长李建明说,长期以来,荆州古城由于多方原因,一直处于“有资源没有很好利用,有规划没有很好控制,有项目没有很好整合”的尴尬境地,不仅破坏了千年古城原有的风貌,而且使古城内建筑物和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在人口密度方面甚至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成古城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的矛盾。


  人满为患古城不能承受之“重”
  “车太多了、人太多了”、“早晚上下班时,人会更多,即便是小巷里也像在赶集”、“城里就像被塞满的罐头”、“走在清幽深巷里的感觉再也找不着了”……不知什么时候,古城里的人多了起来。
  人口密度超北京、上海
  荆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古城人口规模控制在6万人以内。而事实上,荆州古城的人口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激增。《荆周刊》从荆州市规划局了解到,1990年,荆州古城常住人口为6.8万人;1995年,人口已增加到8.5万人;2002年,古城人口剧增到11.7万人;2007年,古城内常住人口已达12万人。近几年,随着古城疏散规划的逐步实施,加上古城外新建的居住小区对古城内居民的吸引,已陆续疏散常住人口约3万人。古城内现有人口10.7万,常住人口9万人,平均现有人口毛密度236人/公顷,高于规定的100人/公顷。441公顷挤着10.7万人,荆州古城内人口密度太高,甚至高于北京、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P属地:湖北省

东湖网友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post_deleted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17

主题

8048

帖子

7942

积分

上尉

鸿渐茶馆馆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42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3-1-12 17: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外迁,可以最大限度还古城昔日容貌,期待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居住条件不堪重负  人口激增使得古城的交通捉襟见肘。据荆州区交通局介绍,古城的路网格局还是明清时期留下的,不仅狭窄,且不利于现代交通的流畅通行。据了解,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国际标准下限是7平方米,而荆州古城仅为4.1平方米,大大低于这一下限标准,车流、人流的密集也就不可避免。 《荆周刊》从荆州市建委了解到,高度密集的人口与建筑致使古城市政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排水、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给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区的保护带来严重隐患。“没有人气的城市是一座死城,但人满为患的古城很难谈得上保护。”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城市规划师秦军如是说。
  古城旅游遭遇硬伤
  “除了那堵被楼宇遮蔽了的古城墙,很难让人找到千年古城的感觉。”很多荆州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古城风貌的缺失正是荆州古城旅游业的硬伤。此前,古城内拆建、改建、新建建筑物的层数、建筑体型、体量、材质、色彩有相当部分没有按保护规划进行,致使古城整体风貌与保护古城的宗旨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古城内建成的10多幢高层建筑,大大突破了原保护规划中20米以下的高度控制标准。建筑杂乱,交通拥挤,城市功能混乱。走在古城的街道上,感觉不出这里与其他城市的区别。最能体现古城核心功能的文化旅游功能也遭游客诟病和冷落。

  古城疏散
  荆州将“一城变三城”
  2006年,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荆州古城疏散规划》,到2012年2月,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沈虹光等6名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外迁荆州市、区两级行政机关,将荆州古城打造成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议》的提案,并被省政协列为主席督办件。呼吁多年的荆州古城疏散,一直是荆州人关心、讨论甚至争论的话题。
  疏散计划纳入省级战略
  为了使荆州古城保护措施有章可循,有效可行,根据《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和《关于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的通知》要求,2006年,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荆州古城疏散规划》。2007年7月下旬,《荆州古城疏散规划》通过了荆州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而这个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大学共同完成的规划,清晰描绘出荆州古城未来发展前景。
  而后,无论是政协代表、学术界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市民、网友,都曾以各种方式对古城疏散提出了建议。2011年,在荆州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赵楚辉、舒闻铭等委员就提交了关于《加大荆州古城“减负”力度,降低城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高度》的提案。
  2012年,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沈虹光等6名省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外迁荆州市、区两级行政机关,将荆州古城打造成三国文化游核心景区的建议》。随后,省政协主席杨松,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一行对该建议案进行督办。王晓东强调,荆州古城人口疏散是保护历史文化、加快实施壮腰工程、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古城保护建设要做到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要采取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和新区拉动的办法。据了解,《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荆州市古城疏散规划(2012-2020)》和《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近期,将启动国际招标,组织编制荆州明清府城建设总体规划。省政府已将荆州古城人口疏散规划纳入全省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中心最新政务本地社会评论深度湖北国内国际财经教育军事科技 特别策划:62000人哪门搬?解读荆州古城人口疏散计划
新闻中心 > 特别关注 正文 来源:进入论坛 我要纠错
  文/本刊记者 周娟 实习生 邹新悦
  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但由于古城内建筑物和人口急剧增长,总面积约441公顷的古城内,高峰时常住人口达12万人,密度高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重压之下,古城内交通、市容环境受到影响。现代建筑和古建筑难以协调,也不利古城保护。
  早在10多年前,就有国内的文物保护专家在考察荆州古城之后叹息,荆州古城如若不再对人口进行控制,将成为一座废墟。其实,对古城进行人口疏散保护的想法,荆州酝酿已久。如今,荆州已有实力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省政府也将荆州古城人口疏散规划纳入全省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
  市委书记李新华表示,古城保护、发展是国家任务,是荆州责任,是荆州与全省步入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
  对于疏散人口后的古城,将发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提高古城的使用价值。届时,荆州古城将真正发挥荆州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实现荆州文化走向世界。
  市长李建明强调,2015年前,部分教育医疗机构迁出古城;力争2020年,古城内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外迁,疏散人口6.2万人左右。 6.2万荆州古城人如何“挪窝”?这些人的新家又将安在哪里?荆州古城如何从畸形发展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244

主题

2002

帖子

357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1-12 16: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疏散之八大项目】
  《荆周刊》从荆州市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办公室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荆州将强力推进八大重点项目,以此推动古城人口疏散和三国文化游核心景区建设。这八大项目是:三义街修复改造项目,得胜街保护项目,关公文化园项目,九老仙都景区项目,荆州文博园项目,荆州古城墙城楼复建项目,沙北新区和荆北新区还建项目。
  得胜街保护项目
  得胜街为历史文化名街,位于荆州古城大北门金水桥外,是历史遗迹游览胜地,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进行道路、广场建设,管线预埋,周边环境、建筑修缮和街道立面整理等工程。
  三义街修复改造项目
  三义街位于荆州古城内的西北角,北抵古城墙,南临荆北路,西靠北湖,东接洗马池,总面积约17.88公顷,周围分布有铁女寺、开元观、文庙、玄妙观等多处古建筑,其整体空间格局保存完整,是荆州古城唯一保存尚属完好、具有历史风貌、十分珍贵的历史街区。三义街古街修复项目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旨在恢复历史风貌,保护三义街的晚期街巷、荆楚地方居民的传统特色以及传统商业文化为主的非物质遗产,体现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两大文化特征,主要发展旅游商业、传统工艺、习俗展示、街区历史文化体验等服务项目和产业。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
  关公文化园项目
  关公文化园位于荆州护城河南岸,由关帝朝觐广场、关府、五星级七德酒店、特色文化旅游街、关帝文化交流中心、时空长廊景观带、文化演艺广场等组成。计划总投资5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古城内占地面积约128.27亩,需拆迁房屋24户,计划在2013年5月底全面完成。 九老仙都景区项目
  以中国道教圣地荆州玄妙观为核心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荆州城内北部,东至小北门屈原路,西至新北门人民路,南至荆北路,北抵古城墙,主体建筑由长生街民俗观光区和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两大部分组成,旨在打造以荆楚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道德文化、养生文化为核心,人文体验与高科技娱乐相结合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完成,一期拟投资5亿元,规划总面积180亩,其中“长生古街”、“玄妙观”、“盆景园”等景点均已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底全部完成。共需拆迁170余户,建筑面积27000㎡,已迁70户,建筑面积1400㎡,拆除荆州区烟草局办公楼2000㎡。
  荆州文博园项目
  荆州文博园位于荆州古城内西北,以中国楚文化博物馆为核心,涵盖荆州博物馆、荆州文保中心、三国公园和北门区域,建设定位为5A级景区。目前,正与相关单位协商、沟通,向设计方提供所需的数据和资料,荆州市测绘院已完成图形的测绘工作,德国W&R设计公司、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面的深化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荆州古城墙城楼修复建项目
  荆州城墙上分布众多遗址,其中曲江楼、仲宣楼、楚望楼是最大的遗址之一,分别位于荆州城南城墙中段、东南角和东城墙南段。拟按照原有资料,采取可逆转的方式复建南纪门曲江楼、公安门望江楼、仲宣楼等楼阁,以恢复荆州城墙历史原貌,进一步增强城墙景观的可观性。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目前,项目勘察设计方案已经省文物局评审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荆北新区还建项目
  荆北新区规划面积391公顷,目前对拟迁往荆北新区的荆州中学、荆州医院等教育、医疗、科研的用地均已安排,面积10.70公顷。
  沙北新区还建项目沙北新区规划面积827公顷,目前,新区内塔桥路、江汉路、园林路、张沟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正在有序进行。7个拆迁还建点有四个已启动建设,其中东岳安置点一期已开工,徐桥A、徐桥B、张沟安置点已完成设计,正准备施工招标。沙北新区居民还建面积9.87公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