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三条 总体发展目标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加快对外交通主干线、港口建设,形成与国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水陆空并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将规划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城镇通一级公路或者二级公路,集镇功能中心村、一般中心村、基层村通三级以上公路。 第二十四条 发展战略 加强东西方向联系:加快三一八国道荆州段改线建设,加强规划区内东西方向联系。 实现南北方向对接:加快建设二广高速荆州规划区改线段、沙公高速公路、荆州——当阳一级公路、荆州——熊家冢一级公路、荆州——松滋一级公路、荆岳铁路,加强与当阳、松滋、公安联系。 加强枢纽建设:加强李埠港区、郢城综合客运枢纽站、岑河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重大对外交通枢纽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对外辐射通道,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部的交通网络建设,构建规划区内快速通道,完善荆州区中心城区与各组团、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区域整体交通效率。 第二十五条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整合各类交通资源,以长江、引江济汉渠水运为重点,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实现水铁(路)联运、水公(路)联运,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水铁(路)联运:加强李埠港区、旅游码头、盐卡港区与沪汉蓉高速铁路客运站、荆岳铁路客货运站的客货联运,实现与荆州组合港的联动发展。 水公(路)联运:依托沪渝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沙公高速公路、江北高速公路、三一八国道、二零七国道、荆州——当阳一级公路、荆州——松滋一级公路等公路网络,联系荆州市沿长江的港区,建立与荆州市域内的水公(路)联运体系。 统筹兼顾市域范围内公路和城乡公路客运发展,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农村居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第二十六条 公路规划 “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两横”即沪渝高速公路、江北高速公路,“两纵”即二广高速公路和沙公高速公路; “三横四纵”的一级公路骨架网络, “三横”即三一八国道改线、荆松一级公路和沿江一级公路, “四纵”即二零七国道、荆监一级公路、荆州至当阳一级公路、荆州——熊家冢一级公路; 在高速公路网中新增四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四个互通式立交; 区域内联系城镇之间的其它主要道路,等级规划达到二级公路以上的标准。联系村庄的公路等级规划达到三级以上的标准。 第二十七条 铁路规划 规划区内形成“三横两纵”的铁路网,“三横”即沪汉蓉高速铁路、荆州—潜江铁路、荆岳焦柳连接线,“两纵”即荆岳铁路、荆沙铁路。 第二十八条 内河航道规划 突出水运优势,构建“两高”内河航道体系。“两高”分别为长江、江汉运河两条高等级航道。 第二十九条 港口规划 在规划区内重点打造荆州组合港内的李埠中转港区、学堂洲港区、弥市港区、旅游港区、柳林港区、盐卡港区、关沮港区。 第三十条 航空规划 组织军民航有关部门对搬迁现有沙市机场进行论证,适时启动搬迁工作。规划将机场搬迁至岑河镇镇区以东,用地控制为2.5平方公里。 第三十一条 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已建成的沪汉蓉高铁荆州站,在建的荆州郢城综合客运枢纽站;荆岳铁路“十二五”内通车,在原种场设荆岳铁路客运站,规划在荆岳铁路客运站附近建设荆州东综合客运枢纽站。 规划新建郢城综合客运枢纽站、城南客运站、沙北客运站、城东客运站、开发区客运站、岑河客运站等六个长途客运站。 第三十二条 快速路网规划 利用上海大道、镍业南路、沿江大道、和318国道形成城区环形快速交通路网。 第三十三条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建立轨道交通和公交专用线路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在规划区内规划三条轨道线路和五条公交专用线路,在中心城区、近郊组团之间形成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1号线:郢城火车站、荆楚大道、荆沙大道、规划荆州机场; 2号线:李埠港区、新港大道、南环路、武德路、海子湖大道、新318国道; 3号线:锣场镇北、东方大道、江陵托管区南; 公交专用线路:1号线:华中农高区、北环路、楚源大道、翠环路、沙岑路、荆岳铁路荆州东站; 2号线:李埠港区、新港大道、沿江大道、镍业南路、江陵托管区南; 3号线:荆岳铁路荆州东站、沙岑路、上海大道、镍业南路、东方大道、荆州开发区托管区南; 4号线: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北、318国道、岑观公路、沙岑路、荆岳铁路荆州东站; 5号线:李埠港区、新港大道、北环路、楚源大道、翠环路、老318国道、沙北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