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校
阳新上将
 
- 积分
- 13084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
跟学生讲课
如果不是偶尔传来的狗叫声,仅凭盘山公路旁零星散落的无人村落,你会觉得这里是著名悬疑小说《荒村归来》的现实版。
从集镇上山,山路十八弯,在一个拐弯处,清脆的读书声传来,一间空荡荡的教室里坐着7个小学生,一个面部因毁容甚至显得有些“狰狞”的女子在黑板上认真写着字。
这是16日下午阳新排市镇后山学校青龙教学点的一堂课,教书的女老师名叫孙诚香,在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大山深处、海拔700多米的教学点,已经坚守了12年。
26岁那年
她圆了自己的梦想
天气不是特别好,从杭瑞高速排市高速口下,沿着盘山公路上山,山林均笼罩在浓浓的云雾中,只看见飘渺的云烟和时近时远朦胧的山峰。
在一个拐弯处,一块竖在路边的小牌子上写着“中山村”,一座略显规模的学校出现在路旁,学校门口是一个大铁门,一个大五角星下,“青龙小学”五个字斑驳不已。向导说:“这便是青龙小学了。”
记者抵达时正逢学校上午放学,几个学生被爷爷奶奶牵着小手从学校大铁门处离开。铁门内,一个女老师向学生挥手再见。
这个老师便是孙诚香。
孙诚香是排市镇中山村人,其实她父亲姓谈,她随母姓。
由于读书较晚,1999年从木港职高毕业时,孙诚香已23岁。
2002年,26岁的她成了后山学校青龙教学点的一名代课老师。
“别人的梦想要经过许多痛苦和磨难,我26岁就成了,我很庆幸。”孙诚香说,当老师是她很早时的梦想,她并不在乎自己只是一名代课老师。
帮着照看学校和孩子
是她对丈夫提的要求
几乎每个女孩都梦想自己长着一副姣好的面容,即便不美丽,也要看着舒服。而脸上的疤则是一道划在孙诚香内心的伤。
孙诚香兄弟姐妹7个,她排行老六,由于家里小孩多,小时候因大人照看不小心,几个月大的孙诚香从摇篮里滚入了火炉。等大人发现时,她的右半边脸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从读书到成长,脸上的疤曾让小伙伴见她就跑,甚至到了成年,一些男孩子见到她都绕着走。
这个疤也影响了孙诚香的婚姻。
因此,直到2006年,经人介绍,这个30岁的“老姑娘”才与排市镇硖石村33岁的青年明道果结婚。
到山上来住,帮着照看学校和孩子,不能外出打工,这是孙诚香答应婚事的两个前提,因为她不能离开学生,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面对这个苛刻的要求,明道果答应了。
没有什么见面礼,也没有婚礼司仪,在两家人的见证下,几桌宴席算是见证了两个大龄青年的婚姻,而地点就在校园。
安静地教书育人
已走过12个春秋
其实,在孙诚香去任教之前,这个教学点就有个姓柯的老师,也是名代课老师。
从2002年到2009年,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两人合作了8年。由于工资低,2009年,柯老师扔掉课本走上了打工之路。从此,孙诚香便一担子挑起了这个教学点。
2002年刚上班的时候,孙诚香一个月300元工资,去年工资提高到750元。这个工资可能还抵不过一个洗碗大妈的月收入。
因生存需要,许多代课老师选择了其他行业,后山的几个教学点也不例外。
排市镇中心学校校长乐斌告诉记者,目前,后山有9个教学点。
相对其他教学点来说,后山教学点条件之艰苦让人心寒。
由于交通极度闭塞,海拔又高,一批批的后山人选择离乡,许多搬到了阳新县五一、五里湖、宝塔湖。这种“大规模迁徙”自从2000年后山乡撤并到现在从来就没间断过。大批后山人的离开也带走了孩子,生源大量流失让许多学校倒闭不得不成为教学点。
孙诚香的六个兄弟姐妹也都下了山,如今已经各自在阳新五里湖一带安家。虽然他们多次做工作(包括丈夫明道果)让她下山,但她一直下不了决心。
“我姐姐说让我和老公一起下山,就算是在宝塔湖种菜卖也比山上强。”孙诚香说,哥哥姐姐说多了她没听,他们也就不问了。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12个春秋就这样悄然离去,孙诚香依然留在这里。
她还不想走
因为走了肯定没人愿意来
孙诚香的女儿明琳已经4岁了,在这个年龄,她本该进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可至今,孙诚香和明道果将女儿带在身边。由于没有玩伴,这个孩子不太爱说话,记者几次逗她,她只是怯怯地躲在妈妈身后,不说一句话。
山上冷清,盘山公路上偶尔响起的汽笛声多少证明这山上还有人住。
白天上完课后,校园里就剩下孙诚香一家三口。2006年刚结婚时,明道果还买过一个“锅”(电视接收器)看电视,能收十几个台。时间长了,小孩子经常去摇,去年上半年,锅坏了,电视就没得看了。
“已经有一年多没看电视了。”明道果告诉记者,妻子是个“文化人”,喜欢看电视,特别爱看春节联欢晚会,可现在他们只能看从别人家借来的录像带。
一家人的收入主要依赖孙诚香每个月750元的工资。明道果在村里将部分村民的土地拿来种也只能满足一家人的口粮。
“全年收入有万把块钱。”明道果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他也劝过妻子,说出去打工再回来盖个房子,改善一下经济,但妻子不答应。她说在山上住穷是穷了点,但清净、舒服。
说起山上的生活,孙诚香说感觉欣慰的事有很多,比如两年前通了自来水,结束了丈夫挑水吃的历史。
再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如今,孙诚香所在的这个教学点有7个学生(其中一年级5个,三年级2个),12年来这个教学点变化的东西太多,从最初的100多个学生到如今的7个,唯一不变的是孙诚香还站在讲台,还拿着教鞭,还守在这里。
“我觉得挺好,爸妈也在山上,他们说山上空气好,也可以到处走动走动,虽然苦了点闷了些,但毕竟是自己的根。”当问到是否打算一辈子呆在这里,孙诚香没有正面回答,她说这个问题其实让她很矛盾,她走了后,肯定没人愿意到这个教学点来,这些学生怎么办?另外,她真的喜欢当老师,下山后她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