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 基 ——土关垭镇关心青年教师成长记 毛泽东同志曾比喻青年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句话昭示着,做好了青年人的工作,就意味着不仅做好了现在的工作,也做好了将来的工作,成就了未来的事业。土关垭镇中心学校就是着眼于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时刻关心着青年教师的发展、进步和成长。 “要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入党” 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制约并威胁着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国家采取大学生支教、统一招录、城乡交流等形式,尽力把更多的青年教师派到农村学校工作。土关垭镇近几年先后有10余名大学生支教,30余名城区教师交流任教。对这些教师,特别是支教大学生,教育党支部十分注重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中心学校校长、支部书记叶永立说,要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他们入党,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受时间限制。支教生董友芳,从大武汉来到土关垭,一干就是六年,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教学业绩突出,她本人也积极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进步。经过支部考察,她如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支教生刘翠,也于2012年7月预备期满,成为一名正式党员。2012年秋,湖北省统一招录分配到土关垭的13名青年教师和镇幼儿园的7名幼师,除了4名党员外,其余16人,已有9人向组织提出申请,被支部作为积极分子培养。 “关心他们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 土关垭作为农村乡镇,学校条件相对较差。为了让青年教师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中心学校为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叶永立校长说,关心他们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各学校要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们创造比较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土关垭安居乐业。为此,镇中学为所有青年教师分配一套教师周转房,里面卧具、炊具、电脑网线、有线电视信号一应俱全,年轻人们拎包即住。 教师周转房 文化生活单调,是农村乡镇普遍存在的现象。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平时与学生在一起,他们就像个大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一到晚上或是休息日,就不免显得孤单。为了让青年教师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中心学校在年轻人相对集中的镇中学,腾出两间教室,改建装修成歌舞厅,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叶永立校长表示,还将组织他们外出旅游一次,让他们感受到,真正融入了土关垭学校这个大家庭。 快乐时光 “人人配导师,引领他们成长” 2012年秋,湖北身统一招录的农村教师,为补充农村教师队伍,克服老龄化现象,改善学科师资不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虽然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并非都毕业于师范专业。叶永立校长总结说,这些老师大部分是“三高一缺”,即“学历高,起点高,素质高,缺乏教学经验”。为了培养他们,中心学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各学校,为新上岗教师“人人配导师,引领他们成长。”被委以“导师”重任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徒弟”备课,还要跟堂听课,教他们学会和学生相处,传授课堂上或校园里突发的“事件”。叶永立还听完了所有新上岗教师的讲课,并及时点评;同时,经常找学校负责人,新教师的工作情况;先后三次召开新教师座谈会,除了关心他们的生活之外,重点鼓励他们在新的岗位,刻苦锻炼,造就成农村教育发展的栋梁之才。 叶永立校长听新教师讲课 由于措施具体的力,新教师积极进取,现在他们在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了进步。在2012年10月丹江口市教研室组织的“新上岗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刘伶俐、陈姗姗分别获得中学英语教学一、二等奖;潘娟获得小学数学教学一等奖;李贞贞获得小学英语教学二等奖。吕雪丹、黄红、王勤、刘静等,很快能独当一面,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 新上岗教师讲公开课 如果说,建房需要奠基的话,那么,土关垭镇中心学校从各方面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则是在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奠基。我们有理由为这种奠基行为而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