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总收入15.05亿元,增长35.6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亿元,增长39.2%,税收占比达到70.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83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8740元,增长18%。
(一)招商引资势头强劲。2012年全市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101个,计划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实际到位资金65.8亿元。新引进投资过20亿元项目3个。岳口、皂市、小板等乡镇都签约或落户了一批大项目。
(二)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6家,达到230家;工业用电量5.31亿千瓦时,增长13.9%。重点企业技改扩规稳步推进。全市共有20家重点企业实施了30个技改扩规项目,总投资25.6亿元,已完成投资18亿元。14个项目竣工投产。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聘请专家成立了企业上市专家咨询组,益泰药业、天门纺机、湖北永康等3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后备上市企业名单。
(三)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棉花总产第16次超百万担(5万吨);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9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天门农产品加工园入驻企业达到35家,再次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17家,达到860家。
(四)服务业水平逐步提升。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第一期工程、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华泰饭店、天门美食街建成营运。金融业加快发展。年末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6.3%;贷款余额97.4亿元,比年初增长23.1%;贷存比达到33.4%,比年初提高2.2个百分点;落实银企对接协议66亿元。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党校、图书馆投入使用,陆羽故园春节前可对外开园;市民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东湖公园改造等项目正抓紧建设。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镇面貌深刻变化。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汉宜铁路天门南站建成投入运营;天门工业园港区一期工程水工结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荷沙线东段一级公路建成通车。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天门河下段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等9个重点水利项目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六)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96.97%以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城镇医疗保险参保34.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19.2万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120人,创业带动就业156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