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悠远 于 2013-1-20 19:55 编辑
起飞的音乐梦想 包毅国 新年伊始,捷克国家交响乐团走进随州这座有着音乐梦想的城市,在神农大剧院举行“神韵随州·2013新年音乐会”,和随州人一道共享音乐文化大餐,同时拉开了随州音乐梦想的起飞的帷幕。 随州的音乐梦想是从炎帝神农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开始的。随州的先祖用声音的高低快慢起伏变化作为语言来表达叙述世间万事万物,这种语言不分地域、不分人种、不分古今,是人类最通行最充满智慧的语言。《桓谭·新论》、《世本·作篇》、《山海经·海内经》等众多的历史文献都记载了随州的这个音乐梦。这个梦想就是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人间乐园。 如果说随州的先祖炎帝神农创造音乐的这个梦只是一个传说,那么,曾侯乙编钟则把这个梦转变成为现实的具体体现。曾侯乙把日月星辰、风雨霜雪、万里河山、古今岁月化为青铜,铸成编钟,用钟声来叙述天的深邃、地的旷达、云的高远、山的峻峭、水的静谧、历史的雄浑、生命的厚重,并把这套青铜编钟埋在随州的擂鼓墩。中国改革的前夜,这套编钟在随州出土面世了,这其实就是预示着中华民族即将开始踏上实现梦想的征程。 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最庞大、具有十二律半音音阶关系的大型定调青铜乐器,它与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同列。音律跨五个八度,能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各类乐曲。过去,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十二律七声音阶是从国外传入的,他们觉得中国古代只有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这是一种音乐理论,一个音阶中确定十二个律,把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它的出土不仅证明早在2400年前就有十二律七声音阶,而且还将中国音乐史提前了400多年。 乐是人类众多艺术中最具神秘感的艺术,它的神奇引起了人类无限的遐想,它的神秘在于它用声音的高低长短,精妙地表达出人类最丰富最难以表达的情感世界。随州的先贤不仅仅是洞悉了宇宙构成的奥秘,更是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永恒的价值。编钟敲起来,诉说历史的兴衰。世界在这一刻仿佛凝固,有人把它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音乐人惊叹:“世界音乐史应当重写。”根本不用谁来排序,谁也没有资格来给这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排序。随州的编钟就是国宝级文物。其实中国没有国宝级文物的概念,国家只有一级文物,一级又分甲、乙两个等次。珍贵的文物孤品和重要的文物一律不得出国展出,这种文物就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国宝级”。随州编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所谓国宝就是这套文物一面世,全世界目瞪口呆,它一发声,整个人类世界顿时寂静无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为它的出现而骄傲自豪。 2010年中国音协授予随州“中国编钟之乡”荣誉称号。“中国编钟之乡”命名挂牌,是中国音协唯一一次“之乡”的命名。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代表中国音协授牌并讲话:“随州曾侯乙编钟出土,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作为曾侯乙编钟原件封存前最后一个敲击它的人,我感到非常荣幸。我震撼于它的伟大,它的音色之纯、音律之准、做工之精。作为炎黄子孙,拥有祖先留下来的这么伟大的文化瑰宝,我们没有理由不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理由不把祖先流传下来的宝物祖祖代代传下去。希望随州能将编钟文化向世界传播,同时也要担负起保护研究编钟文化的责任。” 这一届随州市委做出了关于打造中国编钟“音乐之都”的建设构想。就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在随州城南新区建设集演出、颁奖、创作、体验于一体的编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整合全市相关文化产业资源,把随州打造成全国著名、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为建设“音乐之都”营造氛围,加强对内对外艺术交流,随州“谒祖圣地”领导小组赴京向中国音协汇报,中国音协相当重视,专门安排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演奏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来到随州举办了这场音乐会。 捷克与奥地利接壤,与德国相邻,位于欧洲中部,这个地方是产生了众多音乐俊才的地方。不同民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各自不同的方式,欧洲人喜欢用精致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爱与善良。捷克国家交响乐团是1993年在捷克政府资助下创建的。交响乐团由经验丰富的专业音乐家组成,多次参加世界巡演,很快进入世界一流乐团的行列。此次访问中国进行新年巡演是该乐团首登中国大陆,他们对此次随州行极为重视,在曲目安排上和表演的节目上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中国曲目上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排练,这次随州行是捷克音乐家们一次难忘的音乐之旅。
特邀世界著名指挥家沃尔夫冈·格罗斯是奥地利实力派指挥家,他走上舞台中央鞠躬致意,随州人立即给以热烈的掌声。他出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青少年时代就在维也纳崭露头角,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大学,在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大师斯瓦洛夫斯基教授的指挥大师进修班学习深造,斯瓦洛夫斯基教授的门下弟子多是世界知名指挥家。沃尔夫冈·格罗斯的指挥风格非常的独特而又细腻。演奏大师作品尤为传神和精准,被维也纳的音乐评论界评为“一个音乐感觉一流的指挥人才,具有极强烈的艺术风格的指挥家”。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音乐界享有盛名。 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爱与善良,爱与善良的表达需要最佳的形式和载体就是音乐。人类伴随着音乐成长,从蛮荒走向文明。人类有文字才数千年,而音乐却有百万年,百万年的积累凝聚了生命的智慧,只要走近音乐,那音乐就如天光一泻的智慧精灵,让人醍醐灌顶走出混沌。“神韵随州·2013新年音乐会”首先演奏《蝙蝠序曲》,这是一个热烈而欢腾的序曲,开始之后,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管乐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主题是华丽流畅。主题在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轻微的拨奏下,小提琴悠扬的奏出了旋律,随着颤音的出现,圆号奏出和铉。 首席小提琴家安东尼.哈拉蒂尔是欧洲著名小提琴家,再奏出旋律,其它弦乐以弹拨伴奏。集中体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音乐的特色,因为旋律欢快,这首《蝙蝠序曲》又被称为“你和我圆舞曲”。主题由弦乐奏出,待重复过后,小提琴、长笛在高音区奏出旋律,情绪愈加激昂。主题升高大二度更有益于增添趣味,调动听众激情,欢乐的气氛更为浓郁。主题再现后,序奏部分接踵而至,将音乐推向白热的高潮,热烈的气氛久久萦绕在听众心怀。 不能说场内的随州听众就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听懂小约翰·施特劳斯乐曲的精妙需要相当专业的音乐知识。但懂得了尊重就走进了文化,文化的内核是爱,也不能说有了爱就有文化。动物也懂得爱,为了爱甚至可以不顾生死,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说动物的这爱有文化,懂得爱还要懂得礼,动物不懂得尊重。只有人表达爱用礼,礼就是尊重。什么时候看见动物举行过婚礼,只有人想着法子,用一道道的礼仪程序尊重自己爱慕的人。随州人是炎帝神农的嫡传子孙,自然得到文化的真传。每一曲奏罢,随州的听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那场景令人心动。 特邀女高音歌唱家伊莉莎白·普莱彻出生在奥地利,有着美声和舞蹈的双重天分。擅长歌剧、轻歌剧和维也纳经典歌曲的演唱,嗓音甜美,表演丰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唱会,在奥地利和欧洲进行个人音乐会巡演,特别在非洲的肯尼亚也举办过个人演唱慈善会。演唱范围极其宽广,歌声行云流水,收放自如。特别是在演出舒伯特,斯波尔,莫扎特以及更多的欧洲经典歌曲时闪烁出夺目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当这能够照亮世界的歌声用我们的母语演唱时,整个随州在这一刻顿时那么安静,静得掉根针地下都能听见。音乐会的听众知道这不仅仅是随州的骄傲,而是中华民族今天具有影响世界的实力,随州才成为世界顶级音乐家来展示才艺的地方。炎帝神农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和合天下的音乐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音为心声,音乐就是心的声音。中国文化又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的深远用意,就是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用乐的感染来调节人的情感精神。随州人明白只要是文化,就有相通之处,那就是爱与善良,这种爱与善良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对人的尊重。 伊莉莎白·普莱彻的汉语吐词不是很清晰,但不要紧,因为有比语言更亲切、更自由、更深刻的心声就是音乐。她歌声是那么纯净甜美,如一道清泉缓缓地流进随州人的心里。它必然滋润濡养随州人心灵深处的高贵的礼乐文化基因。“禮樂”在造字的时候都与音乐有关,“礼”字的繁写为“禮”,“示”是祭祀,“曲”是祭祀用的玉,“豆”是祭祀用的鼓,珏鼓二字的结合就是祭祀的“禮”。“樂”上面是丝绳,下面是木,在木头上系着可以发声的丝绳就是“樂”。随州就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当然会给美女歌唱家最高的礼遇,那就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音乐会以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为主。捷克在奥匈帝国时代,与匈牙利、奥地利、同属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我想可能是历史的原因,捷克国家交响乐团比较喜爱这些音乐家。欧洲文化产生于欧洲大陆,欧洲大陆负陆面海,大陆的腹地距海也不远,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把欧洲大陆纵深切割,让欧洲文化有了海洋的商业气息。欧洲的音乐因为地理的关系,必然也有这种商业意味。我觉得欧洲音乐家的本质与价值,是为听众服务的。有点像当下中国的音乐现状。很多写歌的人,总是在内心里猜测别人的爱好,揣摩着受众的期许,虽然形式和技巧娴熟,节奏和旋律都无可挑剔,但原始的质朴的情感却很少了。西方音乐发展其实就是在形式和技巧的不断革新中完成的,西方音乐历史就是这种形式与技巧变化过程的历史。 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就是这种“纯音乐”的,乐音的运动形式是完美精致的。乐团为音乐会挑选的曲子多是那种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音乐会还演奏了两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埃米尔·瓦尔德特费尔的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宽广平稳、流畅明丽的旋律把溜冰者舒展优美的舞姿,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洒脱的姿态展示在听众面前。《西班牙圆舞曲》是他的另一首名曲,音乐家用起伏较大的波浪式旋律线和五声音阶调式,柔润华美、色彩浓郁,其中时强时弱的主题流畅明丽充满了青春的浪漫色彩,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动人的圆舞曲。 “神韵随州·2013新年音乐会”最后一支曲子是《蓝色的多瑙河》,这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可以说是欧洲的母亲河。这条河流是约翰·施特劳斯生和长得地方,他太亲切、熟悉了。他用乐音展示出了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说,让听众感到了一种母亲一样的温暖,这首曲子虽然放在最后,但那种温暖叫人留连忘返,不愿离去。 曲终人不去,随州听众那热烈的掌声让台上的音乐演奏家们端坐在台上,似乎知道,必须加演一曲,才能谢幕。指挥家沃尔夫冈·格罗斯走上舞台,再演奏了一支欧洲名曲。 然而,这补加的一曲更激起了随州人的热情,台下的掌声热烈得有了一种叫人感到无限温暖的气流,指挥家刚到台口,就被这股气流卷了回来。 音乐再次响起,原来这么熟悉。那是中国西北民歌《花儿与少年》。“花儿”是发源于青海的一种民歌,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歌曲表达自由率真,有“西北之魂”称呼,是我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的作品。音乐家深入民间采风搜集“花儿”,将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如果了解这首歌曲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清晰地辨别出中西音乐的区别。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西宁举办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王洛宾用这首在中国西部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歌,融进自己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心,谱写出在世界各地飞扬的中国旋律,就是音乐家用灵魂谱写出来的《花儿与少年》。一个音乐家对音乐有执着的爱,同时还有一种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王洛宾坚韧执着的品性,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才华横溢还能屈能伸的风范,堪称真正的大丈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华民族一个不朽的灵魂。如果说随州参加音乐会的听众都知道和理解这首著名的乐曲,那肯定有点夸张,但随州人是东方音乐始祖炎帝神农的子孙,他们对音乐那种敏锐、那种领悟却是世界一流的,台下的掌声和着台上的旋律。其实音乐是有粒状和线状两种形状,那节奏就是粒状的、而旋律则是线状的,节奏和旋律的发展和深化,让声音变得更有深度和力度。我们的巴掌发出的声音就是粒状的。沃尔夫冈·格罗斯不愧是世界一流的指挥家,他侧过身来,用指挥棒指挥台下的粒状声音,那是台下近千人的掌声,让掌声的粒状声音成为台上音乐演奏家们各种弦乐的线状声音旋律中的节奏,这种节奏和旋律就构成一张温暖人心的网。这时,随州的神农大剧院就有了人间最完美的音乐。 随州建设“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就是从这个“神韵随州·2013新年音乐会”开始,我们来听音乐不仅仅是辨别声响的物理奥秘,而是对文化、生命、宇宙的体验和感悟,随州的“音乐之都”将不会是西方的“纯粹音乐”的地方,而是真正艺术家追求艺术精神和灵魂的所在。音乐是生命的信息和脉动,生命运用自身的能量,产生节律性运动,这运动中携带着生命的信息。我们通过自己的听觉器官捕捉这些信息,体味出生命的意蕴和深邃的历史感。人能在生命历程中能够亲历这种音乐盛会,生命才有意义。因为这种盛会才能把中国音乐本来的文化生态环境,内在的精神和深层模式作本质的诠释主体的阐述。音乐人能参加这样一种盛会将是一生的荣耀。 我不知捷克国家交响乐团遇到过多少高素质的听众,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随州的这场音乐会的听众应该让世界一流音乐团体的艺术家们终身难忘,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竟然有这么有这么多的知音。我看到台上的演奏家们始终没有退场,似乎知道这不是最后的一曲。指挥家再次上场奏响了《拉德斯基进行曲》,从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起,《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人们知道了这是最后一支曲子。随州的听众和着音乐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美妙欢快旋律,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音乐家与听众鼓掌共奏一支美好音乐的场面再次出现。 “神韵随州·2013新年音乐会”在一种和谐圆满的气氛中降下帷幕,同时开启了随州建设中国“音乐之都”的帷幕,随州的音乐梦想就从这个起点开始起飞。 2013年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