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杨/文 泡鱼儿 胡一杨等/图片 ( 题图为在南漳拍摄) 笔者业余时间喜欢户外活动,足迹遍布襄阳的山山水水,在乡村随处可见农家门前的门神。同时也喜爱民间文化,经过几年的收集,对襄阳门神现象有了一个认识。 贴门神是农家在每年大年初一首先要干的一件事。在樊城太平店镇,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福”字、春联、门画。如在正屋贴上“福禄寿三星图”、“松鹤图”等中堂画,或“天地君亲师位”,在大门上贴“福”字或门画,大小门楹上都贴上对联,对联上写上吉祥话或赞美社会等方面的话语。不少户还在门楣上贴上“迎春接福”,畜栏、禽圈上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在粮仓粮屯上贴上“五谷丰登”;厨房里贴上“小心灯火”、“勤俭持家”等。太平店镇的新春习俗,代表着襄阳乡村的帖门神风俗。人们在传统的评书、章回小说、相声等作品里知晓的人物如关羽、尉迟恭、秦叔宝、张飞、秦琼等,大都是历史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信义、威猛、勇敢之士。相应的门联有“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玉女献寿,金童送福”等祝贺字样。人们一般喜欢在快过年、乡镇赶热集的时候,捎带几幅门神画回家,并让村子里有文化的先生写上几幅书法对联,在初一大大早贴出。大人在帖的时候,小孩子往往买来几挂鞭炮,拆开,一个一个地放响。整个贴门神和春联过程充满着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网友梦幻先生在他的博客里说,小时候,看戏和演义小说,最感兴趣的是谁的本领大?我不拍闹“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想比试一下古代勇将谁更强?小时候,家里过年贴门神,老人告诉我门神上的两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是尉迟敬德,一是秦叔宝。他们一站,“大鬼小鬼进不来”。通过读《隋唐演义》和《旧唐书》,对“以武勇称”的敬德更是肃然起敬。敬德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足智多谋。在形势危急太宗时,与长孙无忌一起,申明大义,陈述利害,直言批评太宗“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表明他胸有韬略,决非“一介武夫”之辈。 门神的人物形象已成定式,数百年来一成不变。这些人物寄托着草根阶层的英雄豪杰、行侠仗义、抱打不平、因果报应等理想。特别在时局动荡、世事纷乱时期,草根的这种理念更甚。比如关云长,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围襄阳、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有这样的门神把门,百姓人家还不是幸事?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猛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从当下门神的表现形式来看,一律归属机制印刷的工笔画美术作品,以红色为基调,铺以蓝色、白色、绿色等色彩。绘画主题鲜明、形式朴拙、易为受众接受。在上世纪中叶,手工单色门神还能时常见到,后来受“破四旧”等文化摧残,渐渐没了身影。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现存手工印刷门神虽然还有尚存,但作为实用作品,已很少见到。老河口南派木刻传人陈义文先生的传统门神作品,现在大都已装裱作为了文化旅游礼品。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在襄阳城市里,只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家庭有贴门神的习惯,只是内容以现代题材的为主,主要是贴上代表吉祥喜庆的符号和文字。 帖门神是个传统,它联合春联一道,烘托着主人家一年四季劳作结束后,难得的家庭团聚、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心理,也寄托着来年这些门神保佑自家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良好愿望,希冀这些百姓家的门神能够保护全家平平安安,无火患无盗贼。在春节期间,人们抬头见喜,门神护佑,心中特别踏实,喜悦的感觉充实心中。 这一传统习俗至少还会在襄阳的乡村长期存在,它源自于农耕社会、依附生产力发展初级时期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即使社会文明进步了,传统的帖门神的习俗也不会消亡,它的生命力还会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