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003|回复: 16

李鸿忠:汉江经济带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两圈两带格局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1-25 1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1月24日,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到襄阳代表团强调,下一步,要把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全省形成“两圈两带”的发展格局,这对襄阳来说,是新的战略机遇。希望襄阳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护幼、容错、不赦罪”,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P属地:湖北省

东湖网友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post_deleted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1-25 12: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加快“安澜”汉江现代水利建设

  汉江流域现代水利建设以现代治水理念为指导,从总体上部署汉江流域水害防治以及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节约与保护,科学确定重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基本建成现代水利的综合配套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汉江流域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和保障能力薄弱的局面,使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步入资源优化、人水协调、生态良好、管理高效的发展路径,确保江水安澜、民富业兴。

  第一节  构建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体系

  在统筹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关系基础上,以汉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防洪、生态环境保护、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种目标综合开发,有机衔接汉江流域上中下游、左右两岸,全面提升汉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一、加快干流梯级工程建设
  积极实施干流梯级开发建设,实现干流水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孤山续建枢纽工程以及新集、雅口、碾盘山三个拟建干流梯级开发工程。孤山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水电站装机容量160MW;新集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水电站装机容量120MW;雅口枢纽工程以发电和通航为主,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碾盘山枢纽工程以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生态及旅游等综合利用,水电站装机容量170MW,船闸设计标准为1000吨级,同时为库区沿线25万亩农田提供自流灌溉条件。
  到2020年,完成汉江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干流丹江口水库以下建成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六大水利梯级枢纽。通过梯级枢纽保证干流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灌溉、发电、航运以及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综合效益得到显著发挥,最终全面实现汉江干流综合开发的规划目标。

  二、加快推进引江济汉和闸站改造工程
  大力推进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引江济汉工程、部分闸站改造工程的建设。通过引江济汉工程建设,从长江中游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水,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河道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等条件。依据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原则,在建设引江济汉工程时同步建设相应航道通航配套设施,推进调水和航运两大功能协调并进。加快引江补汉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科学合理论证,设计补充丹江口库区和汉江丹江口坝下至高石碑流域水资源的工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安全和汉江中游地区水资源供应。
  通过部分闸站改造工程建设,以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各闸站引(提)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的闸站进行改造,恢复和改善供水条件,针对丹江口水库至汉江河口段185处闸站进行工程或技术改造。

  三、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和现有灌区改扩建
  
  第二节加快防洪除涝减灾工程建设

  一、加快推进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建设
  依托整个流域治理,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综合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35年洪水标准,加大重点区域治理力度,提高汉江全流域防洪水平。以丹江口水库为支撑,以汉江中下游堤防为基础,对汉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进行除险加固和达标建设,对沿线穿堤建筑物进行加固整治,推进杜家台分蓄洪区合理利用,加强重点分蓄洪民垸建设,完成流域内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对流域内重点支流(包括堵河、丹江、唐白河、南河、蛮河、汉北河等)和中小河流(包括夹河、天河、曲远河、官山河、浪河、滔河、仙河、滚河、清凉河等)进行堤防达标和河道疏浚等综合治理,实现重点中小河流重要堤段达到防御标准内洪水的要求。建立暴雨洪水预警预报、防汛指挥调度等系统和运用洪水风险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域洪涝水灾害损失,实现人与洪水的协调共处。
  
二、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水利进城,加快城市水利建设的步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汉江干流沿岸城市为重点,同时涵盖汉江水系内的其他重要城市,如武汉、仙桃、潜江、天门、汉川、沙洋、钟祥、襄阳、丹江口等。
  大力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积极倡导汉江沿岸各城市结合景观建设开发滨江公园、亲水平台,将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功能向广度拓展,使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化进程、历史与人文特色、环境整治以及休闲旅游相结合,但要严格禁止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以及填湖废塘。沿江城市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建设的绿化带、生态景观、公园以及休闲地尽可能设置人工河溪、池塘、喷泉等各种调蓄雨洪设施。

  三、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和除涝工程建设

    第三节强化水资源配置和保护

  一、强化水资源配置
  
  二、推进水资源保护
  

  第四节完善水资源管理

  一、加快水利信息化
  
  二、完善现代水资源管理制度
  汉江流域作为全国首个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流域,要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量分配管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和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经济调节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干旱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职能划分和结合。在重点区域和生态敏感区,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流域用水效率,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汉江流域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可行和高效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最终实现涉水事务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管理,更好地支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1-25 1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打造“畅通”汉江综合交通体系

  立足于汉江沿线城镇,依托汉江干流、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等交通主线,以畅通沿江综合交通通道、构建沿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第一节畅通水运通道

  一、积极推进航道建设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契机,以长江、汉江、江汉运河为骨干,以支流、湖泊为网络,以港口港区为节点,着力推进汉江航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汉江航运标准化水平,提高汉江航运能力,使干流丹江口枢纽以下达到三级航道标准,通航千吨级船舶,实现江河直达、江海联运。
  汉江中下游主要针对水位下降形成碍航的局部河段,加快南水北调局部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以筑坝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疏浚工程等形式进行整治,通过整治结合各梯级枢纽建设,形成从丹江口至武汉650公里的优质航道。加快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连通长江航道和汉江航道,形成围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00公里千吨级内河航运圈,并通过完善与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赣江水网体系连通,形成覆盖湖北、湖南、江西的水运网络,为发展该区域铁水联运,连通蒙西、陕西、晋西创造条件。

  二、大力推进港口建设
  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合理布局汉江沿线港口,对重要港口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将六两河、余家湖港区逐步发展成为装卸、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地区物流中心。加强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构建港区融合水运、公路、铁路多层次的集疏运网络系统,提升港区的集疏运能力。在丹江口库区、兴隆水利枢纽沙洋库区加快淹没水运设施复建和公路渡口改造,依据区域旅游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建设码头等设施。

  三、积极推进船舶标准化
  对汉江航运船舶进行“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大型化”升级改造,提升汉江航运船舶能力。适应干支直达运输和集装箱、油品、散装化学品、液化气、滚装汽车运输需求,重点发展一批大吨位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液化品船和滚装船等专业化船舶,逐步增加特殊货物、高附加值货物运输比重。

  第二节完善陆地交通网络

  一、不断完善公路网建设
  加快麻竹、郧十、十房、神保、保宜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完善汉江流域高速公路体系,打造汉江沿江高速通道,高速公路辐射湖北汉江流域内所有的县级以上城市。
  加快建设和完善各县市与高速公路网络的对接道路,提升高速公路对县域的辐射效率。加快建设和完善公路站场、航运港口、火车站、航空港、物流中心之间的连通道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加强现有国省道的改造,推进流域内国省干线公路升级和路网结构优化,实现汉江流域内各市、县之间都有快捷的道路相通。加快潜杨线张港汉江大桥的建设,使天门与潜江之间形成新的过江通道。加强县乡道路的建设,提高流域内县域、县乡和乡镇之间公路通达水平,打通综合交通体系的微循环,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二、努力推进铁路网建设
  完善汉江经济带铁路网结构,提高铁路技术等级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和带动能力。完成武汉至宜昌铁路建设,加快西安至合肥铁路复线(湖北段)建设,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和集疏运铁路,解决湖北省能源运输瓶颈问题,缓解中部其他省份的能源运输压力。努力做好武汉至仙桃潜江城际铁路、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长荆线天门至仙桃、潜江货运铁路建设,积极推进研究论证长荆铁路复线建设,提升铁路运输功能,满足流域沿线大宗重载货物的运输需求。规划研究武汉至西安高铁、襄荆宜城际铁路、荆门至天门城际铁路,形成环绕汉江流域中下游的“复合三角”型快速铁路通道。

  第三节推动航空港建设
  加快推进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到2020年,武汉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44万吨、年客机起降336万架次,打造全国门户机场和国际货运中心。
  继续推进襄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将襄阳机场建成区域性枢纽机场,满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到2020年,襄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6700吨。
  加快神农架机场建设进程,开工建设武当山机场。2020年前,建成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筹划改造和新建荆门、天门通用机场,形成汉江流域机场新格局。

  第四节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以武汉、襄阳、十堰、荆门等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形成覆盖汉江流域上中下游重要节点的“一主三辅”四个综合交通枢纽。
  一、加强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武汉是国家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衔接试点的八个枢纽之一,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客货中转中心。依托港口、公路站场、铁路站场、航空港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集疏运系统,构成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辐射最广的综合枢纽,承担多种交通方式的客货中转联运和信息服务。
  二、建成襄阳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构建布局合理、能力充足、换乘方便、服务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建设安全、舒适、经济和充分满足旅客需求的旅游集散地,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呼应联动,形成“双轮”协同、“两型”突出、信息共享、多维互联的交通服务圈。对襄阳北编组站进行扩能改造,提升襄阳市铁路枢纽功能。建设绕城铁路,积极增开襄阳至武汉、襄阳至十堰的动车组车次。着力构建以汉江航运、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县乡公路、机场口岸建设为重点,水运通道、铁路动脉、公路网络、空中走廊为骨架的立体型现代化大交通,基本形成内畅外连、安全、环保、节约的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襄阳承东启西、南北畅联、网络全国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到2020年,航道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内河港口打造成型;“一环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骨架通道和二级标准以上的国省干道全面形成,乡镇公路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铁路快速客货运干线扩能提速,推进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襄阳段建设,形成“两横两纵”干线铁路骨架;支线航空网络基本形成。
  三、建设十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通过“东、西、南、北”四大运输通道体系建设,新建公路、铁路主通道,改造提升现有道路的技术等级,打通经济断头路,增加交通干线的数量;优化和完善路网结构,建设互联互通现代化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网络,实现公众出行便捷化和货物运输“无缝衔接”。建立和完善十堰地区交通信息网,完善区域交通保障体系,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交通设施运行效益和服务水平。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汉江航道为骨架,以堵河、曾河为补充,干支联网、水陆联运的水上运输体系;全面形成“一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连接区域内县市、周边省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井”字形主骨架;争取建设武当山机场,开通到全国重要城市航班,发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四、建设荆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汉江航道和江汉运河,构建“一横一纵”干线航道网,形成以汉江航道、长湖航道和石牌核心港区为骨架的通江达海转运通道,水运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骨干航道全部达到标准化,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以“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络为主架,构建“一环四横五纵”的干线公路网,公路运输的机动性、安全性和智能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依托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加快推进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荆门段建设,形成货运大能力通道。
  到2020年,在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南引北通、西联东串的综合性运输通道,建立起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体系,使荆门发挥汉江流域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395

主题

3975

帖子

4914

积分

上尉

古襄阳恶霸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5 19: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江经济带实际意义远大于襄十随城市群。
两圈两带,会让襄十和宜荆上升到同一层次,意义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395

主题

3975

帖子

4914

积分

上尉

古襄阳恶霸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5 19: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武汉、襄阳、十堰、荆门等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形成覆盖汉江流域上中下游重要节点的“一主三辅”四个综合交通枢纽。

汉江经济带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

主题

462

帖子

18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880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1-25 2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愤怒的诸葛亮 发表于 2013-1-25 19:22
以武汉、襄阳、十堰、荆门等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提升综合交 ...

总觉得把武汉搞成汉江经济带的“主”感觉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395

主题

3975

帖子

4914

积分

上尉

古襄阳恶霸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5 21: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xhyanyu 发表于 2013-1-25 20:57
总觉得把武汉搞成汉江经济带的“主”感觉怪怪的

没办法,这年头,不扯上个大城市,就无法把层面搞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395

主题

3975

帖子

4914

积分

上尉

古襄阳恶霸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5 2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xhyanyu 发表于 2013-1-25 21:13
两圈两带....
那下一任再加个什么比较合适呢?
两圈两带两兜?....

只要能把“两兜”说的有模有样,完全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

主题

462

帖子

18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880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1-25 2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愤怒的诸葛亮 发表于 2013-1-25 21:07
没办法,这年头,不扯上个大城市,就无法把层面搞上去。

两圈两带....
那下一任再加个什么比较合适呢?
两圈两带两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