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317|回复: 24

【2012年新散文汇展】刘南陔《我们的校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3-2-3 00: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南陔 发表于 2013-2-2 08:03
多谢元辰兄览帖回复!远握~~·新年吉祥

不客气,欢迎多来这里。新散文这些年氛围比较好,文友之间都比较信任与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838

主题

9809

帖子

8208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20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1-26 07: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南陔 于 2013-1-26 07:44 编辑


                                                     西大门的变迁
      其实,西大门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公社党委书记的一段讲话:同志们,下一个月县里要搞百人冬播大检查,我们一定要把好西大门,不能出任何差错——公社向西有一条碎石公路,经过七里铺镇直达县城,西大门就是进出公社境内时的一片黄土地:两岭夹一冲,梯田数百亩。打这以后,在这块岗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故事。
      为了让这大大小小的梯田连成一起,建成千亩高产试验片,平整土地的战役打响了。公社农技站各色各样的拖拉机推土机开到了工地,家家户户的男工女伕住到了工地。入夜,楠竹电线杆上灯火通明,人欢马叫,一番争分夺秒的景象。学校带领学生支援工地建设时已近初冬,任务是筑田埂、挖水沟,干机械化作业的辅助活。筑田埂在岭上,干处,相对轻松些。挖水沟,泥里,水冷,艰苦些。三百师生在高音喇叭的一再鼓动下,总算坚持到了最后,完成了指挥部分配的段面。一星期后班师回校,校长扛回了一面锦旗。高产试验片何时建成、县委检查团是否满意,老师们都无法得知。三五年后我从那片岗地经过,发现有两块“千亩高产试验片”的牌子,成八字形立在公路两边,虽然油漆剥落,但红底黄字还是分得清。
      八十年代中期,再经过西大门时,一块块百米见方的平田大丘不见了,究其原因,村子里的人告诉我:田块太大,不好灌溉,分田到户时谁都不愿意要,只得重新划出一小块一小块来,恢复了原样的面目。不过岗岭上的大包小坑没了,那场改天换地的战斗没有白打。
      八十年代后期,西大门扎起了大彩门,一横两竖的半框架结构。左右门柱上用不锈钢镂空切割做成对联模样:“汉西水蜜桃基地”、“楚南万头养猪场”,门楣上悬挂巨型横幅:“远招八方来客   搞活一方经济”。看了后很是叫人动心。
      水蜜桃我当真吃了不少。当村干部的亲戚曾经远赴东北招商引资,推销优良水果品种。不争气的是水蜜桃保鲜期太短,村子里又一时无法建冷库,只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往城里机关上送,我也跟着搭了巴。因此,不久就拔了桃树,筑了田埂,种了庄稼。至于万头养猪场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问来人才知道总部设在杨林村。“还有分场啦?”“有!上面参观检查时,每个猪场的猪、农户的猪都拉去凑数!”天啦,你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呀!我想起来了:杨林集团的老总不就是市里表彰过的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吗,他的事迹还做过巡回展出呢!听说后来他把销售大米的生意一直做到拉萨,再后来就听说从人间蒸发了。万头猪场没了主儿,只得寿终正寝。
      新世纪的西大门阔气多了,修起了仿古式的石牌坊,还配套设置了观景台、示意图、指路标等等。农户的墙壁刷白了,马头墙砍出来了。门楼上镌刻着鎏金大字:中国农耕风情园,提升到国家级的档次。设施是为每年一度的油菜花节准备的。农耕文化体验区里陈放着木犁、铁耙、钢耖、水车、戽水桶等等,供游客们下田体验。须知油菜花开在春天,气温还很低,城里来旅游的人谁愿意脱下鞋袜试生水?所以还是请村子里留守大伯们来干。再说,这年头干部们西边的车溪、东边的婺源哪儿没去过,谁稀罕这些破旧的摆设?倒是农家餐馆的生意火爆了一阵子,据说咸鸭蛋可以卖到3块钱一支,炸糍粑可以卖到2块钱一块。可节气就三五天,还有360天谁来这儿吃农家菜,离城区100多里的。为办节效果事,我询问过几家亲戚,他们说:有!老百姓一年忙到头,难得出门,去看看那阵势,看看那演出,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也挺开心。问镇上的干部,他们说:扩大了知名度,做出了政绩,怎么没有效果呢?问县里的官员,他们说:效果肯定不错!两家油脂企业拿到数千万元的订单,算上旅游餐饮收入达几个亿呢。问路边店的老板,他们说:效果是有的,至少这条公路扩宽了,铺上了油渣,不至于下雨一团糟了。我将信将疑。风确实在变,水确实在变,而农户确实没有富。因为我知道公路两边那目力不及的广漠故土,仍是矮墙灰瓦,萧条冷落。大多数人家仍然靠朝夕面对的黄土、靠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稻子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远在南方城市打工的乡勇家丁们寄回来的几个血汗钱能供孩子上学读书就不错了,哪有什么第三产业的收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838

主题

9809

帖子

8208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20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1-26 07: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南陔 于 2013-1-26 07:54 编辑

                               关于糖的记忆
       打儿时记事起,最先认识的恐怕是麻糖了。货郎担沿村叫卖:“敲麻糖哎麻糖——”婆婆妈妈们总要花上一两个眼眼钱或者找出一点破铜烂铁来,敲上一大块麻糖哄小孩。吃麻糖是很麻烦的事,含在口里嚼不烂,糖稀流下来,大襟脏得像画符。我就不明白,货郎敲麻糖时是怎样想大就大、想小就小的。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回七八斤麻糖,做米子糖、芝麻糖什么的,拜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当然,米子糖、芝麻糖的边角废料归小孩们收拾,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
      我一直以为麻糖是用芝麻做的,顾名思义么。长大后才知道麻糖的原料来自大麦芽。到底如何做,还是弄不明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亲身参与了一次类似的活动,才懂得麻糖是如何熬出来的。
     当然没有粮食熬糖。天旱,满畈的高粱秆子没有扬花进米,早早蔫死了。人们饿得嚼高粱秆,发现里面有甜味,就一捆一捆地收回来,剁成段,切成条,架起大锅放上水,煮它几个小时,然后捞出高粱渣来,再接着煮。一锅水煮到能用碗装尽,那就是糖水了,最后小心翼翼地用乌钵盛好。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剁掉半禾场高粱杆,烧去半禾场柴火,糖水集中起来也就有半乌钵了。再把糖水倒进锅里煮,煮呀煮,糖水渐渐地稠起来了,成了糖稀稀,稍微冷却后就可以揉成坨、擀成团、掰成块,再反复拍打拉拔,黑乎乎的干糖稀变赭、变黄、变白,变得和货郎卖的差不多。糖分少的高粱秆却永远没有这种效果,熬出来的是半乌钵糖稀子。您可别低估了它的价值,这可是一家老小的救命稻草呀!
      三年自然灾害使人们懂得了粮食的金贵,真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打那以后,浪费粮食是极大的犯罪。一夜之间酿酒的槽坊关闭了,熬糖的糖厂关闭了,因为这些营生都大量耗费粮食。于是乎货郎担久违了,米子糖芝麻糖没有了。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孝感麻糖才再次走俏,跻身名品行列,那是后话。



     黑糖,又叫红糖,这也是我搞不明白的地方:红就红,黑就黑,怎么就搅合在一起了呢?大人们说:黑糖不好听,红糖吉利。对了,那家那户生丁添口,一进门递过来的就是一碗用黑糖冲的糖茶,红红的,怪不得人们说黑中有红、红中有黑呢!外国人也懂这些,司汤达就写过一本《红与黑》的书。
      大人往往不让小孩吃黑糖,说黑糖吃了上火,尿赤便结的。更可怕的还讲些令人恶心的故事:马帮贩卖黑糖时,蒲包里的糖融化了,就往蒲包上拉尿。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黑糖确有一股骚臭味。又听说其实小便并无大碍,可以入药,称之为“还原汤”。
      顾客来买糖了,杂货店老板从黑乎乎的蒲包里挖出一坨糖来,放在铜盘子秤里称好,又倒在事先准备好的荷叶上,再把荷叶糖包折成六面棱锥体,然后系上蒲草,递给对方。店老板动作麻利,顾客看得真切,场景经典极了。
      黑糖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有人被蛇咬伤了,须用黑糖调和一种叫做急解索的草药敷在伤口上,换六七次药就会止疼消肿。再者,妇科疾病,什么月经不调、产后贫血等等,需用黑糖做药引。物以希为贵;若希,贱亦难求。那年月,买黑糖的门路大致有两条:一是农户卖鸡蛋可以获得奖励糖票,大约一斤鸡蛋一两糖票吧。可别忘了,过粮食关的年代,妇女饿得闭经,母鸡哪会下蛋呢!二是卫生所出证明、公社领导签字可以买到糖,一斤、半斤的。我也属于特殊人群——肺结核病患者,有几次手里拿着公社批的条子,而营业员告之曰:食糖脱销!我只能望柜兴叹——柜台上方明明白白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唉,什么时候买糖打油不要条子不凭票又不缺货呀!



      白糖,又被称为“洋糖”。“洋糖发糕,又甜又泡”,是孩子们仅有的几句儿歌。小贩沿村叫卖,孩子们排着长串跟着唱,馋得口水直流。
      其实,把白糖称为“洋糖”并不准确。在珠海市博物馆,我浏览了陈氏家族发迹史。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广东人陈芳就远赴南洋,种甘蔗,开工厂,用机器制糖,成为夏威夷的商界王子。这说明白糖并非洋人独创。可是自满清时代起,大凡舶来品都冠以 “洋”字, “洋火”“洋油”“洋布”“洋伞”之类遍及城乡。国家积弱,国人积贫,由此可见一斑。
     白糖有两大品种,一曰砂糖,一曰绵糖,绵糖更逗人喜爱。客人来了,做碗鸡蛋茶,放上白绵糖,无影无踪,吃起来甜滋滋的。这样好的东西在供销社却长期脱销,相关产品如薄荷糖、水果糖也卖不到。间或出差的带回几根棒棒糖,会在湾里轰动一时。不过,白糖注定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如今,各式各样的咖啡糖、巧克力糖充斥市场,但它又涉足“三高”,被许多人拒之门外,这种状况在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



       这里不能不说一说古巴糖。
       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听说供销社新进了一批古巴糖,从大洋彼岸运来,同事们都非常吃惊。古巴、卡斯特罗这些名字我们才念顺口,《美丽的哈瓦那》这支歌刚唱会,怎么远隔重洋的商品就运到了我们这个小集镇上来了呢?古巴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虽然穷点、小点。不过,我们的朋友都很穷、很小,亚得里亚海边的阿尔巴尼亚也很小,前些天我还抽到一支巴尔干半岛上产的山鹰牌香烟呢!看来,这忍饥挨饿支援亚非拉的日子还真没白过。
      说实在话,古巴糖不像白糖那样甜,甚至还比不上古老粗糙的黑糖。但自从进口古巴糖后,糖票不久就停止使用了。不过,小朋友穷朋友也有靠不住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不是与我们闹翻了吗?还有些小朋友穷朋友,给他钱给他物,他认你做朋友;你不给了,他就跟你没完没了,甚至提出领土声索。国际关系怎么就跟人际关系一样,这么势利呢!
     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甜蜜的、美好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而给我的感受却是苦苦的、涩涩的。其实我懂得,苦与甜也是相对的,君不闻同甘共苦、苦尽甘来么?在酸甜辣苦咸五味中,甜的包容度最大。甜可以与咸同为佐料入菜,关系特别铁。甜与酸也是一对孪生姐妹,酸到好时即为甜,甜到极致可成酸。甜与辣好像搭不上界,可是当今四川麻辣烫大排档走俏、鄂菜湘菜小餐馆盛行,人们吃香的、喝辣的,那种甜美滋味恐怕是无法用言语所能表达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林深数树 + 10 + 10 赞一个!麻糖,就是芝麻加白糖做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838

主题

9809

帖子

8208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20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1-26 07: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南陔 于 2013-1-26 16:40 编辑



                                         称呼的嬗变
      生活留给人们的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称呼了,说得确切一点是除对家人、亲戚之外的人的称呼,因为爹、娘、舅、姨之类可能几千年延续下来没多大变化。我这里说的称呼专对不知姓名、不识辈份、不辨身份的人而言,问路、购物、办事时须采用。
      记事时,父亲告诉我如何称呼别人学问大着呢。初次见面,穿戴工工整整的称“先生”,穿得破衣拉垮的称“伙计”,介乎两者之间的称“师傅”。 我哪里能掌握这个度,于是概以“你老”(您)称之。解放了,“工作同志”进村来,引导老百姓吐苦水,挖穷根,斗地主,分田地,叫一声“同志”挺新鲜、挺亲切的,“同志”的称呼传开了。还听说,“同志”、“握手”都是革命党的联络方式,很是庄重严肃。再后来,问路啦,买东西啦,不管大人小孩、男的女的、干部群众,都以“同志”相称,惠及全国,多少有点普世精神。“四清”运动时,工作同志又一次进村来,“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搞“背靠背”、“面对面”,不时还传来捆绑吊打、逼供信的坏消息,“同志”的关系冷漠了,“同志”的称呼生硬了,老百姓绕着“同志”走路了。
       动摇“同志”称呼的是文化大革命。记得一次批斗会上,一位老教师发言批判我,称我“刘南陔同志”,后来被戴上“敌我不分”的帽子:刘南陔是“黑帮”,你与他“同”什么“志”?一夜之间,好像天底下有个约定,不能滥用“同志”,须在“同志”前冠以“革命”二字,与“革命人民”、“革命造反派”相提并论。但问路的、售货的、理发的、治病的,谁知道你是黑帮?只得仍以“同志”相称。最终把“同志”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是有人恶搞它的内涵,用来指代同性恋,这谁还敢叫!
      遇着不知姓名、不识辈份、不辨身份的人还得要叫,用什么呢?谁发明了一个词“师傅”,这着真高!师傅者,工人阶级,受人尊重也。好几次,到市场买菜,卖家称我“师傅”,我暗自好笑:这搭得着边吗?什么手艺我都不会呀!但我仍然乐于接受,这不说明卖家有礼貌、买家有身份吗!后来一想,师傅的称呼其实不错,男女均可,老少咸宜。又过了不久,正宗师傅们企业改制,买断下岗,生活窘迫,叫别人“师傅”怕有嘲讽之嫌,又众口缄默。
      据说,有一次在菜场买菜,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科长”,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把头扭了过来,像唤鸭子喂食一样。菜贩中有精明者,捕捉了这一商机,接待顾客概以“科长”相称,果然生意红火、效果不错。
       真正取代“师傅”一词的是老板,且眼下正时兴着。称者有几分敬畏,听着有几分惬意,虽然商品化味道浓了点。我曾与几位文化人私下议论,“板”字繁起来也不是什么好鸟(“闆”是板的繁体字),一个门字中间三个口,你一张嘴能说赢别人三张嘴?文友反驳:你咋就不说一个门面能养活三个人呢?解决了就业难的大问题呀!各持一端,互不相让。
       去年我去南方住了一段时间。那里以师傅相称的几率已经很小了。与人交谈,男的称“叔”,女的称“姨”,无论年长年幼。仔细琢磨,还真有点人情味,和谐社会的理念也包含其中。南方人到底还是南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09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1-27 2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糖还是蔗糖,就是火候过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9

2607

主题

4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1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7 2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哥们到网务论坛帖子上报到:
论坛 › 网务论坛 › 荆楚文坛版主调整报请总版主批准到位(已充分听取意见)
http://bbs.cnhubei.com/thread-2880096-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838

主题

9809

帖子

8208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20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1-28 06: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未黄 发表于 2013-1-27 21:42
请哥们到网务论坛帖子上报到:
论坛 › 网务论坛 › 荆楚文坛版主调整报请总版主批准到位(已充分听取意见 ...

好!九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838

主题

9809

帖子

8208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20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1-28 17: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南陔 于 2013-1-28 17:59 编辑
林深数树 发表于 2013-1-27 21:14
黑糖还是蔗糖,就是火候过一些。


        我的文学之旅从这里出发,应当永远感恩《新散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09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1-28 17: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南陔 发表于 2013-1-28 17:32
我的文学之旅从这里出发,我应当永远感恩《新散文》!

回首过往,多所不堪。初到东湖玩玩而已,多次小诗被挂首页,批评湖北电视台的也被热顶,感动,遂有效力之心。我要的是新诗,那时正是车延高得奖,那个那个的……谷未黄老弟已经答应。可是元辰要我进新散文,这样就进散文了。
于老师、于尊长,我是学习了。谢谢信任和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9 2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重优美的好文。
欣赏学习!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