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 撩哈武汉晨报、长江商报 苏白 我在湖北日报上读到长江商报改版为小报了,长江商报犟了好几年,终于还是采纳苏总的意见了。我早写文章说过,武汉是个市民城市,搞主流动力人群,大报模式是行不通的。那什么窄长大报版式更是行不通的。 我还曾建议过长江商报请我代言,因为苏总体型瘦长,风流倜傥,而且是当代非著名青年作家,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作家中的作家,属于社会主流动力人群,为长江商报代言,可谓珠联璧合。不过苏总等了几年,长江商报也没有求贤若渴,聘请苏总代言。倒是长江商报的妹子,按捺不住,抵挡不了苏总的才华和魅力,私下里请苏总喝咖啡,谈理想,谈人生。 相比之下,武汉晨报要聪明和懂板得多。苏总总是嘲讽晨报搞个小公鸡代言简直是搞笑,晨报坚持了2年,立马把小公鸡和谐了。苏总多次建议晨报换报头,从蓝底白字到红底黄字到红字白底。这涉及到一个风水问题。但武汉晨报换报头也太勤了,颜色也换得太勤了。 最近,我注意到武汉有很多晨报的广告,广告用了豹子图案。武汉话报纸和豹子是谐音。画一个速度NB的豹子,晨报又在开始意淫了,以前是意淫自己和晨晨个小公鸡一样,报晓,闻鸡起舞。现在又在暗自意淫自己出报速度快,发行速度快,采写新闻速度,你以为你布雷斯塔警长啊?幼稚。要低调,要谦虚。不是苏总打击你们的话,搞个公鸡代言,那是家禽,是禽兽不如。搞个豹子代言,那是衣冠禽兽。你们就不能搞苏总来为你们代言么?广大群众看到苏总给你们代言,那骨子里的文艺范儿,那迷离中透散的犀利,那坚定成熟中的一点点颓废和靡乱,简直就立马能拉动晨报销量增加至少每天10份。 当然客观滴说,晨报变身地铁报,这个思路是对滴,是值得肯定滴。新快报、北京娱乐信报不是都地铁报了么,上海也有么地铁九点报嘛。晨报在报纸上印个武汉地铁指定读本,也还是值得赞扬的。但苏总要是在地铁上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解放军报可以不可以呢?苏总在地铁上读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行不行呢?晨报你能来铲苏总的脸么?苏总要是再装B一点,读读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联合早报、南华早报、朝鲜日报、金融时报,你们能把苏总怎么样呢? 晨报改版后,版面还是值得肯定的。纸张也还是很白的,离白富美距离不远了。副刊嘛,搞个民众乐园,这不就是以前的市民故事嘛,和北京京华时报胡同,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原来北京娱乐新报买段子,杭州今日早报状态,现代快报的故事版,西安晚报、新民晚报的市井笔记版,还不是一个调调。 针对坐地铁的大龄女青年,可以搞个情感版嘛,针对外来务工青年,可以搞个生活随笔、感悟美文版嘛。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武汉这个大县城,每天新闻不就那些,你晨报能做出个花来?除非你搞一个现场采写、拍摄卧轨自杀的,挑战新闻道德底线的。 关于国家大事,还不是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的通稿,关于外地事、外地人,你晨报不是中央媒体,又不能异地舆论监督。反正新闻就那么一回事,做民生、民情、民意,做黄色新闻。这些有些老态了。所以晨报还是改为晨报文学报算了,那什么叫谷未黄的老几,可以考虑去做编辑。他骨子里骨髓里都是文学。 另外,我最近写了PDF和阅读终端的文章,晨报或许注意到了,今年一开年就搞了个云报纸,我看了下,点击速度还是很快,很云的。而且原版的PDF确实原汁原味。但是搞了两天就熄火了。不知道是不是服务器问题,还是网络技术问题。晨报知道AB网不?可以搜索下,他们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报纸都被他们云了,点击浏览速度很快。 我认为互联网云技术的实现,可以让报纸获得新生,而且接受终端,诸如IPAD4最近高分辨率高清晰显示屏技术,让报纸的阅读优于传统WEB2.0、1.0的网站。至于互动和传播,这个技术很简单,可以研究下苹果操作系统里的一些软件技术。二维码就不要搞了,平面媒体玩视频属于不务正业。 网易的WEB1.0网站早解决了互动问题,回帖比新闻精彩,还有新闻有态度。如果能让PDF版报纸,实现论坛式样的互动和微博、QQ群、微信结合起来的传播,这问题很好解决。亚马逊网站的评论就能转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这技术应该不复杂。现在什么的云笔记,云书写都能直接捆绑微博。 移动终端现在是最大的上网终端,几年前我就预测过。现在台式机数量在减少。再到未来广电网络发展,电视机也会成为一个上网终端,那就是大显示屏、高清晰率,我靠,报纸在59寸平板彩电上原汁原味体现是么概念?网络媒体完败。另一个方向还是WAP版,即手机版,我注意到新浪们、网易们都在玩这个。网易在苹果平台上也有诸多的云方面的体验和软件。 苏总的预测是,未来若干年,一部分报纸会在移动互联网和报纸PDF以及云技术的浪潮下,扩大影响力和受众,赢得更多的广告客户。而一部分固守平面媒体的,除了少数公益报纸、精英报纸、有品牌优势和专业优势的报纸,会走向衰落。这就是一个分水岭。 什么跨媒体传播、什么全媒体出击都是概念。网络普及了,吊丝都会使用网络,拍照、写微博、上论坛骂街、拍砖,至于报纸应当提供思想,窃以为杂志、图书做这个比报纸更有优势。报纸还是时新性、大众传播的路子吧。 中国经济在复苏,房地产、快速消费品等广告客户情况会好转。民营经济和企业会扭转颓势。苏总认为,报业的寒冬即将过去。倒是图书、影视会遭遇一点问题。 不多说了。苏总很忙。苏总今天就谈到这里。 PS:为么,苏总老是喜欢撩晨报、商报咧,蛮简单,青春期少年,总是喜欢撩姑娘伢,因为他喜欢别个。我当然不是很喜欢晨报、商报,只是好感。好感,就是淡淡滴喜欢。 (2218字) 2013年1月30日手草 2013年2月1日电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