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卫华
“想回家乡就业创业,就是心里没底啊!”在深圳的这几天里,只要说起这个话题,一些仙桃在粤的务工人员总是犹豫不决。
“多年前纠心的一笔工程款,使我最终来到了深圳。”47岁的朱化平是仙桃沙湖镇人,一直从事木工活。多年前,朱化平在仙桃城区接了一个活,结账时工钱少几千元不说,还足足拖了两年多。后来他到深圳干起了老本行。
朱化平说,在深圳,木工每天能拿到300元工资,比仙桃多50元左右。深圳的工钱兑现比较快,一般是次日或工程验收当即支付。
“是啊,这边的工钱支付比较准时。”上月底,同为木工的杨黑平在罗湖区东门接了一服装店的活,工期一结束,店老板就支付了工钱,一分不少。
“我很担心返乡一就业就失业。”32岁的小刘在深圳一家知名企业打工。他说,如今,虽说家乡的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工资差距不断缩小,但沿海企业的知名度高,规模大,在那里打工不担心失业,而家乡的企业不少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让人不大放心。
“保险能到位吗?我在深圳可是‘五险一金’齐全啊!”47岁的龚四姣在深圳华强北的中电科技大厦当电梯员,虽然每月只有1700元工资,但企业为她买了“五险一金”,让她很是欣慰。“如果回仙桃 ,保险有吗?保险能转过去吗?”在龚四姣的心中,还有着太多的问号。
与父辈相比,作为第三代农民工的80后、90后有不同的想法。中专毕业的王启明去年9月来到深圳,目前属于待业状态。问起家乡有大把的就业机会,为什么不回去?王启明说,“在这里打工能够长见识,开阔眼界;我并没有把打工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城市的一员。现在虽是待业,但也不急着回家,在这里等机会呢。”
“谁都想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同时又能照顾好家人;当地政府只有解决了困扰我们返乡就业的实际问题 ,大家回去心里才踏实!”这是许多农民工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