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虚空,欢爱无常!缘聚缘散,半点不由人!念去去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一门隔千重,咫尺胜天涯! 回首经籍问古佛,三境通禅寂,五岳皆成粉,须弥犹存一寸山!
《金刚经》浅解 竟陵画僧·王涛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喜欢读《金刚经》。 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喻智慧之锐利、光明、坚固,能断一切烦恼,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多意为到彼岸。 此经与《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并称禅宗七经。《金刚经》到禅宗第五祖之后成为印心的经典,历代的祖师因为这部经典开悟和印证。 初接触时尚在武汉读书,当时一边看动物行为分析,一边看江味农居士讲解的《金刚经》,总觉得在看人之本质的前后两端:一是作为动物的人所具备的动物本能,一是作为灵性生物的人所企望达到的高度理性。 科学发展飞快,但我们人性却与两千年前的古人只如隔夜。佛陀企望的众生平等、人类和平,人们都能智慧、快乐的生活,并安然地有尊严地死去,在现在看来依然只是梦想。 从世俗宗教的迷信中走出来,以聆听圣者教诲的心态去看佛经,你才会真正去体会释迦牟尼作为一个智者的平实与细腻,一位精神父亲对我们的关爱! 佛经的文法很严谨,开篇,经文就清楚地交待了听闻此经的时间、地点、人物,讲经时的场景。 有趣的是佛教记载时间所用的词语:“一时”!此一时彼一时,时间之流转如花开之次第,一朵花开是一时,另一朵花开又是一时,在时空中,本无起点可参考为公元某年,或夏历某年。因为浑沌之中本无起点,所以一切都只是在某一时发生过而已,恐龙之生灭是一 时,人类之兴衰也只是一时,流眄凝睇是一时,人生百年也只是一时!“一时”,看似模糊,其实精准无比! 佛本为王子,却情愿乞食为生。迷前为俗人尚能衣食无忧,悟后为智者却要托钵乞食!是红尘富贵拚弃大智慧者,还是大智慧者超越富贵红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本无答案,或者也不需要答案!佛只是认认真真地于城中次第乞食。然后回来,还至本处。吃完饭,收好衣钵,洗净足,敷座而坐! 无论身相如何,无论是做王子还是做僧人,认真做好当下之事,然后时时能于内心中“还至本处”,这该是多好!既然好了,做王子做僧人又有何差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