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返湾湖 (一)简介 相传,返湾湖是古云梦泽的一个无名湖区。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头领陈友谅与红中军交战,战死九江,其弟陈友仁率残部溃败到此,被红中军围困湖中,全军覆没。此湖故取名为“反王湖”。到明嘉靖年间,皇帝选妃,湖西岸有一女子蒋玉莲入选。蒋女进宫后,皇帝问其来自反王湖,疑存图谋,将蒋杀害,从此,“反王湖”依其偕音改为“返湾湖”。后来,随着地理的变迁,返湾湖形成独立水系。长期以来,这里杂草丛生,白水茫茫。 在革命战争年代,1944年,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五师,中区襄南地委军分区以返湾湖为中心,领导这里的人民返苏抗日,先后在沿湖建立苏维埃政权,设立过襄南军分区司令部,新四军被服厂、印刷厂、工厂等。返湾湖是革命的老区,它见征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辉历史。 1957年后湖农场建立。建场以来,后湖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垦荒造田。从1970年开始,进行了破湖筑堤、辟水开渠、修泵建桥(闸),围湖造田的工程,到1985年围垦农田2万亩先后建了“新建队”、“创业队”。大湖面积从1971年的1.32万亩缩小到1.1万亩,1985年大湖还有10000亩。1992年开始对返湾湖实行综合开发,开挖精养水池,建立生态渔池,开发旅游业,到目前,大湖水面还有7200亩。 (二)换装(皇装)垱的传说 传说明朝嘉靖皇帝降旨选妃,佐朝军师谏言皇上“为图皇室吉详,皇上龙体安康,必选屋顶有一对活兽头人家的闺女为妃”。皇帝应允准奏。即差臣到全国各地查访。差臣途经返湾湖区,恰遇一蒋姓屋顶上有两只小猫正在戏耍,差臣即进屋察视,只见蒋家独生女蒋玉莲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不宜当选。但圣旨不可违。差臣无奈,只得让蒋女洗浴换妆,准备进宫。蒋女来到湖旁,顿时湖水清澈见底,芳香浓溢,沐浴后顷刻间蒋女竟奇迹般变成仙女模样,差臣旋将此女带回京奉命。蒋女进宫后,皇帝问:“爱妃家住何处?”蒋答:“奴婢家住反王湖”。皇帝听说:“反王”二字,勃然怒斥:“贱女至宫中脚跟末稳,就肆意反王,必受奸人所使”。即令推出午门斩首了。从此,人们为免遭杀身之祸,称“反王湖”为“返湾湖”。后来皇帝自愧,知蒋女无辜蒙难,即昭书雪冤,并命名蒋女换装进宫的地方为换装垱 。后因民间误传,别称皇装垱。我场皇装垸分场由此得名。 (三)革命老区返湾湖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返湾湖这里开展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人们至今记忆犹新。1943年日寇实施了以“江北歼灭战”命名的大扫荡,襄河以南(江陵、潜江、仙桃、监利、汉阳)大片土地沦陷。为了拯救水火中的襄南人民,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五师、中共襄沙地委、南政襄沙领导人民与日寇斗争。1944年3月,襄沙地委决定成立襄北和襄南两个中心县委。同年11月撤消襄沙地委,行署和军分区,分别成立襄北和襄南两个地委,行署和军分区。襄南地委、行署和军分区(又称鄂豫皖湘军区第三军分区)机关设在返湾湖畔的孙家桥(熊口镇),从此这里成为襄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返湾湖畔打响了如火如荼的反蒋抗日战争。1945年3月廖汉生任襄南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贺炳炎任司令员。4月贺司令员因指挥战争的需要住进了排湾沟(现为后湖农场排沟队)蒋代林家,时间近半年,期间曾赋诗一道,云:贺炳炎将军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里活动,其间作诗一道曰:“久闻白鹤有仙才①,岭上梅花向尔开②。沙帽应降新帽顶③,换装那见旧装台④。排湾引水东洼去⑤,塘口原从浩口来⑥。只有斋贡弹匠好⑦,海芝庵里共徘徊⑧”。 ①白鹤指柳家窑,仙才指蒋女。②岭上指河岭上。梅花指流塘零星村庄小台。③沙帽指魏沟沙帽垸,新帽指应出大官。④换装指蒋女换装进宫的地方。⑤排湾指今日排沟大队,东洼指今日东洼队。⑥塘指今日流塘。⑦斋贡湾、弹匠湾指今日龙湾的周沟。⑧海莲庵指今日浩口镇的幸福村。 1943年至1945年,在返湾湖畔先后设立了新四军襄南兵工厂、被服厂、文化站、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印钞厂等。还有鄂豫边区洪山公学也迁到了这一带活动。兵工厂开始设在纱帽垸(现前湖分场魏沟队,后迁往寻湖嘴(现龙湾镇寻湖村),被服厂分散在纱帽垸和弹匠沟(属寻湖嘴)两个小村庄。鄂豫边区区委机关报《襄沙报》与印刷厂合为一体,对内称“第二印刷厂”,对外称“文化站”。1943年秋设在刘家桥(现后湖新河队)刘开榜家,1944年3月迁到返湾湖边的万家岭(现龙湾镇赵河村)万志伟家。1945年迁往罗潭口(现属熊口镇),印钞厂1945年2月8月设在黄家台(现新河队)黄发宜家,然后迁到廖家垸(现属流塘分场)廖超正家,1944年迁到万家岭,由文化站统一领导,1945年8月迁入范家滩(现属熊口农场)。1940年创办的鄂豫边区洪山分学,1943年因襄南根据地的创立需大指标干部而迁往襄南地区。公学先后开设有初级、高级、普通、小学、艺术、财经等班,为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我场金其烈等10余人在这里学习过。公学在襄南地区两年时间里,校总部设在马家场(现熊口镇马场村)肖家祠堂内,流动于后湖境内的瓦屋台、流塘口、孙家桥、金家沟及周围的黄家桥、漆家台等地。还有,1944年中共襄南中心县委所辖的天潜沔县委书记李旭,宣传部长韦英及阳马场中心乡乡长丁锐等先后在返湾湖畔的天新场、新河、莫岭等地从事革命活动……返湾湖畔的儿女前赴后继,参加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参加革命仅后湖人就有1300多人,其中为革命牺牲的有史可查,仅有名有姓的就有42人。 (四)返湾湖治理与改造 农场从建场起,对返湾湖进行了两次大的治理与改造。第一次从1970年开始到1985年。在湖北而破湖挖了电排河、建了前湖电泵站,挖通了中支渠,配合周边区镇疏通了万福河;沿湖筑了“万米围埂”,使返湾湖成为农场天然水库;围湖造田20000亩,在湖北面先后成立了“新建队”、“创业队”,在湖东、西两面挖了鱼池。从1991年开始,对返湾湖进行综合开发。返湾湖的综合开发分两步进行,一是调查其水生资源,1992年5月开始到1993年6月完成,调查内容为湖泊面积变化,水位变化、水体理化性质、生物等级分布情况和各种动植物资源状况等十二项内容。第二步是将大湖分成东、南、北、中四大片切块分割开发。1993年将已沼泽化的东线2040亩西洼湖区挖成精养鱼池,1994年成立了西洼养殖队。从1994年开始对湖北的2175亩的浅水面和湖南的600亩水面,用挖泥船破湖围堤,挖成回字形鱼池进行生态养殖(以后承包给私人后也挖成了精养鱼池)的同时在治理和改造返湾湖,1991年起开始开发旅游产业。 二、旅游资源开发 (一)兴起 返湾湖是集优美历史传说和革命光荣传统为一体的后湖境内一个天然湖泊。1989年6月农场决定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如何在充分利用返湾湖贮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其沉积深厚的人文资源,农场组织专班经过一年多的资源调查,走访座谈和外出考察,决定在返湾湖区开发新产业——旅游业。1991年春,以农场场长为指挥长的“后湖农场返湾湖风景区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旅游业在这里悄然兴起。 (二)开发与建设 指挥部成立后,决定先在大湖中心建一占地2公顷的“湖中园”(湖心亭),然后在周围修建一些景点和配套工程。《湖中园》工程于1991年10月动工,1992年11月竣工,历时十三个月,其土方工程3万立方米、建筑材料2千吨、水上运输量1500船次、人工1500个。园内南北走向的六曲桥直通《换装阁》,造型优美、逼弄虚作假的蒋妃塑像亭亭玉立在阁内园形水池中央,古朴典雅的四座小凉亭(洁慢亭)分东南西北座落在双重环形道上。在《湖中园》东侧建有一座浮于水上、构造精巧、装璜讲究的《水天楼》,园楼相依,似自然天成。从1993年到1997年,在湖中园周围先后建了“将军亭”、“接官厅”、“芙蓉岛”、“百鸟洲”等景点,购置了有32个座位的大型游艇一艘,快艇两艘,小划船9艘,渡船2艘,建娱乐室4个等,总投资209万元,其中景点建设投资73.4万元,服务配套设施50万元,游乐设施25.3万元,土方工程60余万元。 1998年9月21日,农场党委书记游后火昆在湖中园主持召开返湾湖旅游开发工作现场会。现场会决定在码头西修建一座约供30—40人食宿的别墅,修一条长20m的曲形长廊,修好停车场,并在停车场东吸收私人资金修建临时商贸经营网点,修建从“裤子闸”至大嘴闸1700m的环湖路(三合土路面)和从“水杉路”到码头的“迎宾路”等。这些配套工程到1999年相继建成,总投资近93万元,其中码头10万元,沿湖公路8万元,干部住房9万元,“迎宾路”65.6万元。 按照《返湾湖旅游风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规范》,2001年投资165万元修建了风景区宾馆(又称第二招待所)。宾馆位于码头处,馆内装璜讲究,设备齐全,服务一流,在这里可食可宿可娱乐可开会。同年投资6万元在“将军亭”立了将军碑。到2002年风景区总投资已达473万元。 2000年5月30日,根据《返湾湖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农场决定设立返湾湖旅游风景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800公顷,范围包括大湖、南湖生态养殖队、宾馆、水产渔业公司所辖的5个养殖队及前湖电泵站。同时制定了保护规定,以加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充分利用返湾湖区的自然生态资源。2003年,外商承包后投资在宾馆附近修建了“洗浴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