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却寒香似无痕》----再读梅花词
这个年来得有些匆忙。 儿子去了外婆家,先生依旧是身不由己,随时有事就走了。连着忙了几个晚上,到处一尘不染的,倒显得安静中有点冷清了,干脆,搬到书房住了。
放下一切,难得这几许清静。 不是避世的隐者,也不是刻意寻那虚缈的桃源,只想在这繁琐和匆忙中,放慢脚步,平静心情,轻轻回眸。 风也罢,雨也罢,春也罢,秋也罢,不论怅惘还是欢欣,一切都静默无声。 心,变得澄澈安然,由此感知的繁华和热闹,自然也有了别样的味道。
年的色,年的香,年的曲,年的味,呛得人窒息。 去了趟超市,人头攒动,歌舞升平,周围满是左提右拎、大包小裹的人流。漫长的等待,终于过了收银的长龙阵,几乎是落荒而逃。 发誓,这年内决不再进这超市!
夜晚,靠在书房的小床上看《人间词话》。 精美的装帧,萦着淡淡的墨香。 卷首王国维小传,每次拿起书都忍不住翻看。 那张椭圆形的老照片,泛着岁月的苍黄。他清瘦的脸庞,戴副金丝眼镜,瓜皮小帽,布衣长衫,儒雅中有些倔犟,一个典型的老式书生模样。 咀嚼着文字情怀渲染的离愁别绪,神思却游走于王国维的颐和园昆明湖畔。 忽然会想,在那个初夏,柳丝盈盈,山远画长,青衫淡荡,默默独行之处,最后一抹夕阳正拉了长长的影子。留念?倦怠?沉思?无奈?那时那景,该是怎样一种意境啊!
闭紧了窗,仍掩不住繁华和热闹。鞭炮,年的红头绳,年的红灯笼,年的红舞裙,不知疲倦。烟花,升腾,绽放,千万点繁星,照亮了夜空,缤纷夺目,璀璨无比。 直到下半夜,一切才渐渐归于沉寂。 依旧不眠。纯棉的被子,是彷青花瓷器的图案,冷冷清清的夜里,一卷在手,梅花的暗香也幽幽而来。
玉雪照映,吹香薄人。 问谁识,曲中情,花前友。 梅花玉雪,听曲忆友,寒香盈袖,依稀温情。 即景怀人,很难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哀伤?忧愁?悲苦?似乎还不确切。或者还包含几许失落吧。 淡淡的夜色之下,幽冷暗香,隐隐的曲声,最容易引人回忆起那些失去的岁月,那些曾经轻轻来过又悄然远去的情怀。怅惘与失落中,捡拾起对人生脆弱、无奈的感悟。 一缕淡若游丝的清愁,剪不乱,理还乱。
词贵有寄托。 人们读词,常常会感叹那些美好的情怀。然而人生变幻,世事无常,有多少事能容我们清晰叙说?有多少情是我们能真切感受? 正因此,也就愈加品味出这暗香中的柔情,清冷中的坚韧,淡渺间的浓烈。 烟花散尽,夜色依然。残杯渐冷,青灯如豆。
春节间去了梅园。 连日艳阳,花开如霞,游人如织。绿萼粉娉之间,人们竞相拍照。 更有人想了花招,用鼓风机造出了泡沫雪景,引了些女子,别了满头的卷毛,套了古装,娇作地摆弄着姿势。 枝头的花,自是清绝无比,只可惜那满园的赏花人,多少是知己!
在园子的最深处,还有一处内园。因为比较远,梅花也不似前面满坡满坡都是,来的人不算太多,显得很安静。 这里连接着东湖,一片湖光山色,很开阔。远远看去,楼台半倚,清波澄静,长桥飞渡,斜梅似烟,绝妙之至。而半湖枯荷,更耐寻味。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东风已绿瀛洲草,画楼帘卷清霜晓。清绝比湖梅。 伫立而思,吟词赏景,一时竟忘了归途。
梅园归来,鬓发间都沾满幽香。 红娉无言耿相忆。 似乎看惯了人生悲喜哀乐,偏又生出无穷烦恼。身处尘俗,总有混混沌沌之忧,任那至深的情,任那至高的才,或是离乱于世,半生飘零,或是珍藏于心,天涯陌路。。。。。。这难言之处说与谁人?
书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奢华的记忆了。 读着短短两页纸,说不出的感觉。不是对逝去的留恋,而是对岁月的感慨。 平淡的问候,简单的家常,如水一般。 你说,你生活得很好的,孩子也长好高了;你说,你老多了,鬓角都有些白发了;你说,某天看到一个女孩,如我当年一般纯洁;你说,就说这些高兴的事吧。 熟悉的字体后,饱含着热泪。
窗外霓虹闪烁,鞭炮依旧热腾腾地,烟花依旧绚烂无比。 湖光山色,年年依旧。 人的喜怒哀乐、聚散离合,在时空的永恒面前,是多么渺小轻微啊。
眼前仿佛又是那繁花满目的白梅树。 站在枝下,仰望过去,蓝天在白色的花枝间透着亮,早春的阳光拂动了纤柔的花瓣,风吹过,如轻盈的白雪,随风起舞,飘然而逝。没有哀怨,没有叹息,平静而从容,那番美丽让人惊艳无语。拂却沾在身上的花瓣,你依旧能闻到那缕缕幽香。
许多东西,你觉得美好,是因为你能深切体会,并知道只能拥有一次,无法追忆。当你能明白,你就能发现,平淡也是一种美丽。
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不需问姜夔此刻之心,只需静静感受,暗香浮动,淡若无痕。
附:随填梅花词两首 《摊破浣溪沙。梅》 寂寂清寒一剪梅,云纱半掩月生辉。照影孤灯箫管瘦,暗香回。 岁晚更添双鬓雪,流年恍若酒中杯。老却乡思花落水,任风摧。
《清平乐。梅》
烟花逝水,夜影浮空碎。薄酒三分霜月兑,唤醒离愁人难寐。
扶阑独个伤怀,却闻有暗香来。细蕊寒枝添别韵,轻风无语徘徊。
文字 摄影 制作/碎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