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鶄宇 于 2013-2-18 10:26 编辑
表妹女儿出,嫁腊月26行走襄阳一趟,赶了回春运大潮。早在春运开始之初,购宜昌至襄阳火车票,各代购点腊月26的票就告罄;好在网络时代,终于在不断刷新之下,购得两地往返车票。故乡已改名襄州,千年古名让位城区襄樊,以成就党的业绩。悲催的是家乡交通仍然30年如一,从樊城到程河中巴车永远不够,每辆车都沙丁鱼般塞满回家游子。春运进行之中所有回家之人的生命,就这么罔故于利益者的手中,穿行市区也不见行政监督。如此场景总在踏进故乡的霎那所见,让人不得不感慨家乡的OUT。 网络上总见襄阳宜昌两地网民PK,比较两地发展。本人家乡襄阳,工作在宜昌,说实话对两地的PK,内心总希望家乡更胜一筹,但事实是宜昌的发展一日千里,而襄阳却原地踏步。在地域上襄阳比宜昌大,号称湖北第二大城市名不虚传,但经济总量就让人汗颜。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每次回家交通的不便让人头疼,从程河到市区不过45公里,正常行使应该在一个小时,但每次没有二个小时的颠簸是到不了市区,三十年如一。 不清楚襄阳城乡交通客运经营模式,宜昌市区到乡镇的客运模式是:所有投资者组成松散联盟公司,运营车辆间隔发班,票款依据车辆当日报表汇总公司,核算每班单边运输收入,当日公布各车实际跑边次数与收入,月底分账,各车自己再按股分红。其运营模式虽有大锅饭嫌疑,但保证了城乡间的安全运输。宜昌到荆州走国道128公里,途中带客运时也只有二小时,由此可见家乡的发展动力。 2006年为圆老父亲思乡之恋,兄弟姐妹倾巢出动驾车回乡,时逢秋收,路边晒满丰收的果实,车辆举步维艰,因为是陪同父亲省亲,一切在嬉笑中滑过。回乡甚少妹妹看到行驶客车客源满满,投资宜昌县市客运的她好不羡慕,在随客车从乡镇到襄樊往返体验之后,家乡的道路,道路两边村落一字排开的布局,及居民的生活习惯,让她对投资家乡客运退避三舍。一晃七年过去,往返程河的客运依然让人恐惧。自然有自驾车一切皆和谐,但地方公共交通的好坏决定着地方发展的整体水平,希望在次回乡,有便捷的客运,让人感到家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