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一年我们开发区变化大哦,新建的工厂多了,我们村去厂里上班的人也多了。”荆州开发区新华村村民童明珍,在去年从家庭主妇“升级”为“产业工人”。
在童明珍眼里,去年一年,她和她身边的好多人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们这里,像我这样在各个工厂打工的人很多,以前没事在家打麻将,现在大家都上班赚钱去了。”
事实上,开发区不仅改变了很多荆州人的生活,更成为荆州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体系。
来自市发改委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荆州10 个开发区(其中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其他为省级)共完成税收收入29.73 亿元,同比增长29.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23 亿元,同比增长69.30%;全市有70%以上的工业投资、95%的高新技术产值集中在开发区。
“经过多年持续积累,特别是去年一年的加速发展,全市开发区已成为拉动荆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带动荆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火车头。”市发改委开发区管理科科长左钢称。
数据说话
各项经济指标超历史
开发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主战场。
我市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生态环保、特色发展”总体要求,致力于将开发区打造为体制机制创新特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率先区,发展效益的高端区,带动、辐射作用的极效应区。
随着全市开发区的发展壮大,2011 年,荆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也成为了荆州市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目前,我市已拥有9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2 年,全市开发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左钢介绍,全市工业投资中,开发区的贡献率超过70%,95%的高新技术产值集中在开发区。
去年,全市10 个开发区完成税收29.73亿元,同比增长29.99%,高于全市增幅8.49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8.35%;全市开发区500 万元以上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23 亿元,同比增长69.30%,高于全市增幅34.10 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14%.其中,荆州城区三个开发区(荆州开发区、城南开发区、沙市开发区)共完成投资261.05 亿元,占全市开发区投资总额的54.24%,同比增长71.69%.
不仅如此,荆州区、公安、松滋、石首、江陵等地党政一把手狠抓开发区招商引资、大项目落地,2012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为5至10年的总和。
纵观去年全市开发区发展,总体呈现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撑力度明显增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税收总额增长较快;特色彰显,整体发展势头强劲的特点。
特色彰显
开发区成荆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从荆州整体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开发区已经成为荆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未来产业工业发展趋势将呈现组团态势,是工业发展的规律。荆州市正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开发区的无限生命力。”左钢说,我市按照差异化定位,全市各开发区已具备突出特点:公安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业;石首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轻工建材产业;松滋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矿山机械产业;城南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石油机械、造纸包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沙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医药、服装等产业;府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设备产业;洪湖经济开发区、监利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江陵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冶金机电产业。
与此同时,开发区内的特色产业园也日益壮大,正逐步形成各有侧重、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左钢介绍,特色产业园区是各地政府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特色经济,利用当地资源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企业、产品等产业链集聚地。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成为带动开发区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于未来几年开发区发展前景,左钢表示,随着去年落地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我市开发区将越来越显现其强大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城区开发区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格局,荆州开发区、城南开发区和沙市开发区将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态势,极大提升要素资源吸纳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并释放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年内,各开发区和企业都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荆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