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日 于 2013-2-21 21:05 编辑
在中国,总有那么一群人混迹在官场上。他们中的一部分一手遮天,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指鹿为马,虽然如此,但他们又偏偏能够只进不出,只上不下。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某某党的干部,只要不犯错误,他就可以当一辈子。但现在又升级了,这句话又得重新改了。即使犯过错误,换个马甲又可以复职或异地为官。可参考某奶粉事件官员复出或近日山西某贪官出狱之风光无量。 就像貔貅,这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来历虽说法不一,但据说貔貅能吞万物而从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因为没有屁眼,所以它已经只进不出。一些求财之人,往往在家中或办公室上放上此物,希求蓄积财物或官运亨通。以此相比,一旦进入了此官门,就恍若得了金刚不坏之身;一旦在组织内有了一席之地,就再也无法挪动了!除非其人危害了组织本身或者需要被牺牲,才不得不被淘汰。但。。。 村野之夫感叹,如果只上不下, 这社会结构必然缺乏流动性。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缺乏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从现实来看已经造成两种结果,弱势阶层由于缺乏上升通道的愤懑和官僚阶层的急剧膨胀。 由于得不到淘汰,官僚阶层中的腐败堕落就像传染病一般,迅速糜烂整个躯体,直到不可救药。阶层中某些有识之士虽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包括还可能采取某些手段进行精简,但结果却是越减越多,越改革越臃肿。就像医生给自己动手术一般,怎么下手?就连犯罪之人所住监狱及待遇与常人有异,遑论清除?不能向下流动,结果一是腐败、腐烂自身,二是加剧等级对立情绪。中下阶层由于缺乏机会与资源,无法向上流动,必然会出现“仇官”“仇富”的情绪。没有慢性的泄压,一旦爆发,必将是毁灭性的玉石俱焚。 社会等级的合理流动是一个正常社会,健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过快与过慢的等级变化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社会等级流动太快,就如贾宝玉如是感叹富贵如浮云,昨为公子,今为僧人。凤姐昨天绫罗绸缎,今天一席破席盖此残身。感觉世事渺茫,人生无常。又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又如”范进中举“,一旦取了功名,喜极而疯。 而社会等级流动太慢,陈胜如是感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如是匹夫亦发冲天之怒。”彼可取而代之“。如是民间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如是“二十年不过才能和你才能一起喝一杯咖啡"。 如今的公务员热现象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几千几万人争取一个名额,高学历者屈就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作。这是一个社会的等级结构流动的剖面。通道狭窄,向上流动极度困难。年轻认迷恋体制饭碗。 国外学者研究,一个扁平结构的社会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最上层与最下层都是属于少数,居于多数的是中间阶层,即所谓的中产阶级。优异的少数由于天赋、机遇、个人的努力等等获得向上的流动,相反,卑劣的少数由于个人的懒惰、道德、触犯法律等等不得不向下流动。由于这向上或向下的流动人数都是属于极少数,所以对于整个结构体系是影响甚微,无足轻重。向上的通道是通畅的,中间阶层也是可以感受并参与的,平等的都拥有机会。作为对某少数的惩罚,向下的流动大门也是开启的,这无形中保证了中间阶层的活力而不至于封闭呆滞僵化。 从禅让,九品中正,到举孝廉等察举方式,到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八股科举选才,中国虽然经历长达几千年看似一个世袭色彩浓厚的封建社会,但期间一向不乏等级流动的通道和机会。简单分阶段来说,先凭门第,次凭德行,后凭读书。一个山野村夫,渔夫走卒都可能翻身,鲤鱼跳龙门。而回到现今民主社会,选举这种方式是目前国际社会通行的从政必须手段,等级流动之源。 选举,特别是通过中下阶层的平等选举权,促进等级之间的纵向流动。中下阶层通过人数优势获取代表自己的话语权代表,进入等级结构的上层,为上一等级提供新鲜血液。如果选举仅仅是某一层级的特权,等级之间的纵向流动就不可能,而更多的是等级内部的流动。用国情来观察就是罢免官员的异地复出、异地为官。匹夫感慨:国无人乎? 如果向上的等级流动彻体封闭,那么暴力诉求必然即将来临。文明的方式不能解决流动,等级冲突不可避免。所谓的改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保障等级流动的通畅。而改革与革命则是打破现有的等级次序,重新进行洗牌。 当然,更应破除国人内心深处的“官本位”思想,等级之巅上不应该只是一群掌握着公共权力的人。陈毅就说过:在外国时,人家对我这个部长,副总理不起敬,说我是元帅、诗人,肃然起敬。 几千年后的今天,谁都知道鲁班,但谁能说出鲁国国君姓甚名谁? (2013/2/10观日于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