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童力群

向蒲圻市宗教局副局长冯金平先生挑战

  [复制链接]
来自
上海
精华
12

1161

主题

1491

帖子

2511

积分

中尉

我有朝一日龙得水 我让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虎归山我让血染半边

Rank: 6Rank: 6

积分
2511

IP属地:上海市闵行区

发表于 上海市闵行区 2013-3-3 0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最俱权威的《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而《三国志·吴书》的诸大将传记也都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乌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体在哪个位置呢?它与乌林的关系如何?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荆州记》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传》记载赤壁之战的情况是这样的:“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还有《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这里的“西破”与周瑜传的“逆”是一个解释。
如果《江表传》所记载是事实,那么蒲圻赤壁做为赤壁之战的地点确实是最符合历史记载。
黄冈自古是文刻赤壁离长江远何来战场,蒲圻自古是武赤壁靠长江有战史正位,LZ所说就是要别扭的历史改变黄冈的面子工程不是吗?你不了解赤壁也应该了解黄冈吧。黄冈是文人消遣的地方而不是历史的见证吗?
%笑看人生快乐每一天走自己的路,感受人生的快乐%平凡的自我创造未来!神闲气定,智深勇沉!一烟抽掉了我的灵魂。一酒倒掉了我的自尊。一妞泡干了我的口袋。一网迷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4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力群 于 2013-3-4 21:30 编辑

“蒲圻赤壁说”过不了的九道坎
(之七、之八、之九)
童力群

第七道坎、裴注《江表传》
“蒲圻赤壁说”最头疼的是“黄州赤壁说”。
“黄州赤壁说”的一个立足点是刘备驻在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樊口)。
樊口在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区)之东!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说:“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曰:‘何以知非青、徐军邪?’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谓关羽、张飞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结于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可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备虽深愧异瑜,然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于是,“蒲圻赤壁说”方面就否定裴注《江表传》,说只能看《三国志》。
其实,我就凭《三国志》就可以驳倒冯金平先生。
我的论文《“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及赤壁战役时间表》,参考文献就是以引用《三国志》为主的。【该论文发表于《鄂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六期。】在该文中,我引用《三国志》十条,没有引用一条裴注。
其实,“蒲圻赤壁说”方面一直在扎扎实实的引用裴注《江表传》。例如,赤壁市利用、开发黄盖湖就是引用裴注《江表传》的典型!又例如,蒲圻赤壁的祭风台,近用《三国演义》的“诸葛亮祭东风”故事,远用裴注《江表传》的“时东南风急”。
《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说:“至战日,(黄)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艘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败,曹公退走。”
是否引用裴注《江表传》,“蒲圻赤壁说”方面颇有些“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意味。

第八道坎、“刘备奔吴”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写道:“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刘备奔吴”,吴国当时尚未成立,这“吴”只能是孙权控制的地方。
赤壁战役的前夕,孙权名义上控制的是整个扬州,与荆州江夏郡交界的扬州豫章郡、庐江郡,已经牢牢地控制在孙权的手中。孙权实际上还牢牢控制了荆州江夏郡的鄂县、下雉县。
长坂坡战斗失败后,刘备到了夏口,这夏口是刘琦的地盘,肯定不是“吴”。
赤壁战役的前夕,孙权在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坐镇。柴桑县属于扬州豫章郡,与荆州江夏郡的下雉县紧邻,与鄂县近邻。柴桑肯定是“吴”。
据《三国志》及裴注,刘备派诸葛亮到柴桑去,刘备本人没有到柴桑去。
刘备已到江南,离开夏口“奔吴”,而这“吴”地又不是柴桑。在柴桑与夏口之间,唯有下雉与鄂县。下雉紧邻柴桑,显然不是刘备所奔之“吴”地。因此,只有鄂县才是刘备所奔之“吴”地。
从《三国志》的“刘备奔吴”,可以证明裴注《江表传》记载的“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是准确的。
从《三国志》的“权果多与备兵”可以证明刘备在樊口的兵较少——只有两千人,即可以证明裴注《江表传》记载的“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是准确的。
总之,在“刘备驻扎樊口”问题上,以《三国志》来确立裴注《江表传》,这难道不够吗?
总之,“刘备奔吴”又是冯金平先生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第九道坎、蒲圻赤壁山是灰白色的山崖
王琳祥先生在《赤壁之战主战场考·名不符实的蒲圻赤壁》里写道:“所谓‘赤壁’,必是赤色的崖壁或是光秃秃的山壁。蒲圻赤壁山色不赤且不光秃,为什么称其为‘赤壁’?自唐以来的地理史书,均未明确记载。当代的《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说:‘赤壁之战遗址。古名石头关,在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三十六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相传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此火攻,大破曹公战船,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赤壁’由此得名。’按照此词典所言,蒲圻赤壁显然是附会当年大战而得名,是名不符实的‘赤壁’。又,《词典》言蒲圻赤壁古名石头关,然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所述江水源流中,濒临大江的蒲圻石头关竟无一字记载,与其对面的乌林却记述得比较详细。由此可证,石头关在郦道元为《水经》作注之时,还是名不见经传之地,由石头关更名的‘赤壁’,绝不会早于郦道元生活的年代。”
冯金平先生说王琳祥先生拿当代的《中国名胜词典》的“介绍”来说事,是不妥当的。
我说冯先生此言差矣。当代的《中国名胜词典》的有关蒲圻赤壁的“介绍”,难道不是来自于古今“蒲圻赤壁说”么?
更何况,照片上的蒲圻赤壁山是灰白色的山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1

主题

427

帖子

46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4 2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蒲圻赤壁说,华容道在湖南,若周瑜驻在赤壁,曹操是如何跑到湖南去弯一圈,又跑回北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12

1161

主题

1491

帖子

2511

积分

中尉

我有朝一日龙得水 我让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虎归山我让血染半边

Rank: 6Rank: 6

积分
2511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3-7 03: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楼 发表于 2013-3-4 21:34
很简单的常识,是火烧赤壁,不是火烧乌林。 你先引用的三国志,并未注明赤壁在哪里,后引用的非三国志,虽 ...

因为你脑残所以你说不清楚实事总在这里绕圈圈,黄冈人的丢脸都被你丢完啊!作业的人赶快回去喝点老鼠药早点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7 15: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种赤壁说里,最不靠谱的是“蒲圻赤壁说”
童力群
201336星期三
《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先生说“蒲圻赤壁说”最靠谱。
我认为:“蒲圻赤壁说”最不靠谱。
一、《三国志》“临江而旋”有利于“黄州赤壁说”
    《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写道:“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日:‘……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此“先帝”就是被追认为魏武帝的曹操。
    辛毗进谏于黄初三年(222年),比赤壁战役晚14年。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写道:“肃上疏日:‘……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此“武”即魏武帝曹操。
王肃上疏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1年),比赤壁战役晚23年。
    曹操征讨孙权,“临江而不济”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赤壁战役;
第二次是“(建安)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
第三次是建安二十二年,“二月,进军屯江西郝溪”。
“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是解决“赤壁战役主战场”问题的关键!
1、蒲圻赤壁在江南。赤壁市的冯金平先生一再强调曹军与孙军在蒲圻赤壁的陆地上打了一仗。“锐师”——曹军没有过江,确定冯先生所言为假!
    如果曹军没到蒲圻赤壁山上打仗,那么,蒲圻赤壁的出土文物的作用是零!
2、有利于“蒲圻赤壁说”的巴丘在江南。
曹操根本没到江南,因此,这个巴丘就不是赤壁战役里的巴丘。
【赤壁战役里,曹操在巴丘做的两件事载于《三国志》:一是派遣张喜部骑兵去解合肥之围,一是烧船。】
黄州赤壁在江北,曹操及曹军在江北,因此“临江而旋”有利于“黄州赤壁说”!
二、盛弘之《荆州记》有利于“嘉鱼赤壁说”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写道:“江水又径下乌林南,昔吴黄盖败曹操即是处也。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北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并没有说蒲圻的赤壁山是“赤壁”。
以洪湖乌林为基准,往东走一百六十里,就是嘉鱼县的马鞍山。
因此,盛弘之《荆州记》有利于“嘉鱼赤壁说”。此赤壁与蒲圻无关!
三、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利于“江夏赤壁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写道:“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藜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处也。”
败魏武于在洪湖乌林,诈魏武在江夏(武昌)赤壁。皆与蒲圻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7 18: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
童力群
201337日星期四
冯金平先生张冠李戴,将杜牧的《赤壁》诗扯到了蒲圻赤壁。
杜牧是黄州刺史,怎么跑到蒲圻赤壁山呢?冯先生自有办法,说杜牧经过蒲圻赤壁。
杜牧在哪儿写下“折戟沉沙铁未销”呢?
杜牧涉及赤壁的诗歌有三首: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
(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
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
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
返照三声角,寒香一树梅。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
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
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棋翻小窟势,垆拔冻醪醅。
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在《齐安郡晚秋》里有“可怜赤壁争雄渡”。毫无疑问,赤壁就在齐安郡内!
齐安郡就是黄州(唐朝的每个州都要带个郡名)。州治在黄冈县地盘内。
今武汉市新洲区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黄州区,千年来都是一个黄冈县。解放初,黄冈县分为新洲县、黄冈县。近年来,黄冈县分为团风县、黄州区。
唐代黄州的治所在西陵(今武汉市新洲区的城区),杜牧是晚唐的黄州刺史,其衙署可能仍在西陵。
杜牧的《赤壁》是否会写于西陵呢?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西陵(今武汉市新洲区的城区)傍举水,举水是“南流”。
“东流岂不回”,乌林、赤壁面临的是“东流”的长江。因此,杜牧的《赤壁》写于今黄州,赤壁是黄州赤壁,乌林是团风乌林。
总之,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47

主题

1538

帖子

209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7 1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艰苦环境的爱 发表于 2013-3-3 02:42
首先,最俱权威的《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 ...

盛弘之《荆州记》有利于“嘉鱼赤壁说”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写道:“江水又径下乌林南,昔吴黄盖败曹操即是处也。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北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并没有说蒲圻的赤壁山是“赤壁”。
以洪湖乌林为基准,往东走一百六十里,就是嘉鱼县的马鞍山。
因此,盛弘之《荆州记》有利于“嘉鱼赤壁说”。此赤壁与蒲圻无关!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利于“江夏赤壁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写道:“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藜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处也。”
败魏武于在洪湖乌林,诈魏武在江夏(武昌)赤壁。皆与蒲圻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8

主题

631

帖子

137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75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3-7 1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8

主题

631

帖子

137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75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3-7 1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112

主题

1764

帖子

279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9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8 1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楼 发表于 2013-3-4 21:35
蒲圻赤壁在江南,若火烧赤壁,怎么烧?

借东风,火烧赤壁??????三国演义????不知历史不要乱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