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87|回复: 11

[魅力阳新] 新春走基层:阳新鞋匠 逐梦温州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5 1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新-温州专列,58元的硬座票价让阳新打工者很惊讶 记者姜浩摄

  




  

  三溪镇一家三代人赶往温州


  

  龙港姑娘的“合家幸福”十字绣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5 12: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年外出人员达35万人,其中阳新就有25万,25万中,又有近10万人在温州。每年春节过后,从阳新火车站去温州的客流量可想而知。  
  2月6日,阳新火车站传来消息,该站将开出鄂东首个阳新-温州专列L145,运行时间为2月15日(正月初六)至3月1日(正月二十),发车时间12点45分,可装载2000余人。2月18日,记者踏上了这趟列车。
  
  2000人登上阳新专列
  
  2月17日(正月初八)上午11点半,阳新火车站笼罩在小雨中,大包小包,数千人涌向火车站广场上的临时候车棚,数十名工作人员冒着雨维持秩序。
  
  12点整,离开车还有半小时,工作人员已各就各位,16节车厢,每节2名工作人员,各自举着车厢牌号,乘客则根据车厢号,分成16队,整齐地向站台行进。“妈妈,火车来了。”12点30分,2站台3岁的小伊伊在妈妈怀里高兴地喊。20分钟内,2000名乘客登上火车。记者在车上探访时,乘客纷纷用阳新话打招呼。“我是太子人,去过太子没有?太子豆腐,太子豆腐。”13号车厢的李剑兴奋地用家乡话问记者。乜姓列车长说,“乘坐这种专列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列火车都是同一种语言,大家相互拉家常,时间很好打发。”
  
  十字绣织棉鞋秀绝活
  
  坐上火车,不少人开始聊天、打牌、玩手机、睡觉,也有人在织毛衣、织棉鞋、织十字绣,透着阳新的农家味道。
  
  下午2时,列车已驶过江西九江,在13号车厢,42岁的郭槐花和女儿小敏正在织东西,左左右右,四五人一起用阳新话聊着天,她笑着向记者介绍说,每次坐火车,都不知怎么过,恰逢媳妇怀孕没时间,她和女儿就为儿子织一双棉鞋,下半年就可以穿。“织这个花了多长时间啊?”在16号车厢,不少阳新老乡问龙港镇的陈姑娘,她手里正绣着近1米长的十字绣。一幅色彩鲜艳的荷花图案上,绣有“合家幸福”四个大字。陈姑娘称自己刚学,绣了10来天,准备绣好后裱起来挂在自家墙上。不少乘客路过她的座位,都说想学。“这个专列啊,我们阳新人的绝活都带上来了。”阳新白沙的刘先生感叹。
  
  听59岁老乘务员讲故事
  
  晚上8点,车上的乘客开始各自娱乐。在5、6号车厢连接处,不少乘客围起来听有着40年工作经历的乘务员郑师傅讲故事。“火车上最好玩的事是什么”、“遇到的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有没有很惊险的”……乘客们一个个好奇地问。
  
  59岁的郑师傅捋着胡须讲道,90年代末,他当时跑的也是这一条线,火车停靠一个小站时,有两个人拿着大砍刀上来,两边的门一堵,准备抢劫乘客。他和火车上的几个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赶到,拉出架势,大喊道:“你们到其他地方‘做生意’,别在我这里,下去!”双方对峙了几秒后,几个人吓得跳车跑路了。“拿着砍刀进站时没被查出来吗?”有人问。郑师傅说,当时的安检没有现在这样的高科技。“现在好多了,十几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了。”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5 1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阳新人,我是巧鞋匠


  
  何松一家三口挤在10平米的房子里居住
  
  湖南的门卫,四川的保安,安徽的摩的司机,河南的小摊贩……在温州鹿城区不少制鞋工业园,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做着不同的行当,怀揣着生存与财富梦想,希望真有一天能够衣锦还乡。在这些人里,有一群人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湖北的“阳新鞋匠”,近20年来,温州的阳新人多达10余万,从底层鞋匠,到鞋厂的管理,从来料加工个体户,再到工厂老板,他们在温州过得怎么样?漂泊在外,这些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于以后,他们又有什么打算?2月18日,记者来到鞋都温州寻找答案。
  

  
  采访对象:何松
  
  年龄:26岁
  
  家乡:阳新枫林镇
  
  来温年数:7年
  
  职业:鞋厂工人
  
  2月20日下午,从温州市中心乘坐111公交,40分钟就到达终点站正岙村,该村是温州中国鞋都三期工业园的一部分。工业园西北,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山坡上是一大片低矮老旧的小楼。记者到达终点站时,26岁的何松抱着3岁的女儿琪琪,和妻子在路边静静等候。沿着山脚的正岙巷30弄西行,左弯右拐,约2里路,就是一栋墙体发暗的5层老楼,何松的妻子孙细月指着大楼说,她们住在403房间。“租的房子很小,坐的都没有,请不要介意,出门在外不容易。”孙细月生怕招待不周。
  
  经过昏暗的楼梯,潮湿的走廊,才到他们约10平米的房子,里面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杂乱的生活用品外,什么都没有。由于墙体发黑,不少地方用报纸挡住,窗户很老旧,下雨都可能溅到里面。
  
  孙细月买了几只香蕉给大家吃,何松边喂孩子边给记者讲述了他7年的鞋匠生活。2000年前后,读书考大学,对阳新枫林镇的农家孩子来说是一件难事。16岁的他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读了。19岁那年,他决定走出农村,便跟着舅舅来到温州的双屿鞋都做鞋匠,工种为车包。他解释说,车包就是将鞋面上的零部件一片一片的缝在一块。
  
  这一干就是7年。当记者问到他熟练到什么程度时,他笑着说,闭着眼睛都能车上,“车包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孰能生巧罢了,时间做长了就像机器人一样。”
  
  7年来,他不停的跳槽,几乎成了他年度计划里面必备项目。问到原因时,他笑称,制鞋工人的工资,全温州都一样,就是计件,所以,大家在这个圈子里做熟了,经过对比,就知道哪家工厂好,同行都这样。当问到他7年来炒过多少工厂“鱿鱼”时,他说,具体数字记不得了,“至少10家吧”。
  
  何松告诉记者,在温州,鞋匠普工每月大概有3000元左右工资,技术工人能拿到4000多元,不过这只能算个大概,在忙的月份,有的技术工少则收入过万都很正常。对车包这样的普工来说,他做了7年,也只能拿4000元左右,何松说自己打算学学设计,“如果做那样的技术工作,收入会大不一样。”
  
  管理者也要看人脸色做事

  
  采访对象:何志刚
  
  年龄:47岁
  
  家乡:阳新枫林镇
  
  来温年数:15年
  
  职业:生产管理
  
  呢子西服,发旧的牛仔布料西裤,休闲皮鞋,温和带笑的面容。站在记者面前的,是阳新枫林镇的何志刚,来温州近15年的他,在温州中国鞋都3期一家鞋厂做生产管理,他笑称,自己的行内称呼是“生管”。“生管”在鞋厂的权力有多大?“说白了,就是看老板的脸色做事。做得好,正常拿工资;做不好,等着被炒。”他说。
  
  1998年,32岁的他几乎没有走出过枫林镇。刚到温州时,由于没有任何特长,只能在工厂里开铲货的车,2007年才进鞋厂打工,由于家庭的担子比较重,何志刚必须比别人吃更多的苦。他说,“我一个40岁的人跟小伙子们一起拼饭碗,要想赶上他们,得付出2倍的努力;要想超过他们,得付出3倍的努力。那就是像驴像马一样,不停的干。”
  
  2011年,他掌握制鞋流程后,和家人一起请了几名工人,办了一个来料加工小作坊,可是不到半年,家里老母亲去世,加上一些客观原因,小作坊关门了。他接着应聘到现在的鞋厂当“生管”。“这个职位看似光鲜,收入并不高。”他介绍说:“很多阳新人宁愿当鞋匠,也不愿当管理者,只有我们这些年纪大的才做。”管理人员只有固定工资,没有绩效工资,一年下来收入比一般工人高不了多少。“工人休息了,你不能休息,遇到淡季,工人有假你没有假,还要时刻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在鞋厂里,生产管理者忙里忙外,完成生产任务、监督生产流程、负责生产安全、协商上下关系这些事全要担下来。“要是有哪一点做得不好,随时都可能被老板责罚,稍不留神可能就丢了工作。”
  
  夹缝中生存的私人小作坊
  
  采访对象:冯进时
  
  年龄:40岁
  
  家乡:阳新陶港镇
  
  来温年数:13年
  
  职业:小作坊主
  
  无论是温州鹿城区双屿鞋都,还是瓯海区鞋厂集中地,都有一些夹街小巷,这些街巷两侧,是两三层高的民房,民房的外墙上都挂着一些显目的广告牌,大多有“制鞋”二字。当地人都知道,这些打着“制鞋”广告的民房,并不是制鞋厂,而是与制鞋有关的来料加工小作坊。
  
  在温州瓯海区茶山街道一平房,刚从阳新陶港镇回到温州的冯进时,开始整理房屋,这个仅60平米的屋子,就是他办的一家作坊。
  
  2000年,他随着阳新做鞋大军涌进温州,最初只能在小鞋厂里打工,做鞋底、做车工,几年下来才对做鞋流程有了整体的了解。当问到现在的技术,他诙谐地说:“就差闭着眼做鞋了。”
  
  2004年,他们一家人考虑单干,做来料加工,主要是车包。成本不高,买几辆类似缝纫机的二手机器,将工厂送来的鞋面零部件缝成一整块,做好了从工厂计件提成。淡季时一家人就能应付,遇到旺季就得请上几个人。
  
  开小作坊,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客户。冯进时介绍,小作坊主要接一些小厂的货,一部分是过去的老东家,一部分则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搞这个也不稳定,如果来料充足,我们可以一直搞,到了淡季没货,我们只有重新回到鞋厂打零工,这样也好,很自由。”
  
  记者走访了几个制鞋工厂集中区,在温州,做来料加工的大多集中在鹿城区的双屿鞋都。规模也比冯进时的大,一般维持在七八人左右。在双屿中国鞋都2期工业园里,一名阳新籍小作坊主告诉记者,来料加工也有很大风险,外贸受汇率变动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大,订单量一下滑,很多小作坊就撑不下去了。
  
  老板盼把厂办到老家阳新
  
  挂满广告牌的鞋厂密布工业园
  
  采访对象:向能华
  
  年龄:34岁
  
  家乡:阳新王英镇
  
  来温年数:18年
  
  职业:鞋厂老板
  
  从双屿下岭站向西行,过了铁轨和小河,就是鞋都1期工业园,过两个三岔口,老远就能看到一个显目的广告牌——廷妹鞋业。
  
  这个鞋厂老板名叫向能华,是阳新王英镇人。他创办的鞋厂,是阳新人在温州创办的鞋类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刚过完年,工人们还在老家休息时,向能华就开着车早早的返回鞋厂,一连串的事情让他开着车不停奔波。在工厂六楼的生产大厅里,有2000多双单鞋包装得整整齐齐,等着发往郑州;年前接到一批凉鞋单子,马上等着开工生产;工厂要扩大规模,急需招兵买马……
  
  19日晚上7点多,他才回到办公室。在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帖:天道酬勤。他笑着说:“天道酬勤,商道酬信,这是来温州后,从温州人身上学到的。”
  
  1996年,18岁的向能华高中毕业后,跟随湾里的一位叔叔来温州。在工厂,从学徒做起,每月几百块钱,经常加班到夜深。做普工、再到车间主任,再到管理员。2004年,他下定决心学设计,从零开始,还得承担额外的学费。他当时想,趁着年轻一定要鼓足劲向前冲。天赋加上勤奋,让他不仅学有所成,而且还慢慢做出了名气。“温州这个城市很富有,一个农村穷小子,来到这里,看到身旁跑过的豪车,老板们住的豪宅,你就知道自己多么卑微,也在那个时候,你才真正有了梦想。”向能华感慨道。
  
  2009年,他辞掉了所在公司的开发部经理一职,准备单干。身边的亲戚朋友反对他辞掉年薪20万的工作时,他坚持不回头;年底当别人排队买火车票回家团聚时,他却到处找厂房;白天见客户,晚上看设备,历经辛苦,华能鞋业终于办起来了。如今,向能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3000余平米的厂房,100多名工人。
  
  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希望把鞋厂办到家乡阳新去,在外面不论成不成功,始终感觉在漂泊,回到家乡才是真正的归属。”
  
  在温州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想买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没有大几百万元是买不下来的,更别谈买土地建厂房了。“外地人在这里赚再多的钱,在房子和土地面前,你永远是个穷人。”此外,现在温州许多工厂找不到工人,工人流动性也很大,办厂成本也随之增加。
  
  权衡再三,他决定今年在阳新办一个分厂。如今,他在阳新租了一栋4亩的老厂房,准备招工200人,工人就地招聘,采购、设计、销售等环节则由温州的总厂负责。“资源优化配置后,我可以外贸内销一起做。”
  
  记者丁斌涛/文姜浩/图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5 1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还是留,阳新人在温州的困与惑

  
  他们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他们是扎根温州的务工者,他们靠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的蓝图,但在异乡生活中,一个个问题却接踵而至,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们。
  
  子女入学难大病回家治如何解围?
  
  2月20日,大年正月十一,温州双屿鞋都的不少鞋厂还未正式开工,但位于鞋都工业区的一些幼儿园,已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咨询小孩的上学情况了。26岁的阳新媳妇孙细月在鞋都3期的一家幼儿园当幼师,3岁的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但她还是有个看似过早的担忧:过几年,孩子上小学怎么办?
  
  去年5月,33岁阳新青年向能华被温州市政府评为“新居民青年”,向能华的孩子因此可以享受到与当地孩子同等的教育与医疗。然而,对其他来温务工的阳新人来说,教育与医疗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
  
  很多阳新务工人员担忧:孩子放在阳新老家读书,缺少父母监督,带到温州读书,大多数公立的学校进不去,去民工学校又担心教学质量差。
  
  据鹿城区鞋都幼儿园园长林老师介绍,在温州,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读幼儿园容易,读小学难,读初中更难。幼儿园大多数是私人的,交学费就可以进去,但上小学,开始有限制了,要求孩子监护人都在本地,而且要有保险,但现实情况是,私企一般不签合同,哪来的保险?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只能自己买保险。
  
  本地户口又是一道坎。“很多人在鞋厂里干得不错,夫妻俩一年能挣个几万,但孩子上了初中要户口才能读书。没办法,只好女的辞工,回老家照顾孩子读书。”温州华能鞋厂老板向能华说。
  
  提起医疗,35岁的白沙镇媳妇吴群芳说,在老家办的医疗保险,在温州报不了多少。有次自己的嫂子在温州生病住院,治了几万块钱,最后拿到的大病救助补贴不是很多。
  
  在外地生病了怎么办?不少在温州务工的阳新人表示,小病能忍则忍,如果生了大病,还是要回家就医。
  
  生产成本高工人转型难去还是留?
  
  2月19日中午,在鹿城区双屿职介中心院里挤满了求职者,由于空间小,院外数百米的马路上也涌满了人。与职介中心相距不到5公里的鞋都工业园,各鞋厂的招工桌排着长队,呐喊声一片,却还是招不满计划的人数。
  
  鹿城区劳动局所属的该职介中心肖主任介绍,该区的工业中,鞋类企业占绝大多数,制鞋工人以湖北和贵州最多。据统计,经过该中心登记找工作的务工人员近10万人,从2012年开始,外来人员大量减少,与2011年相比,2012年登记人员减少1/3。“消费水平高,地价贵,是劳动力大量流失的两个重要原因。”
  
  26岁的何松已经是温州鞋都的一名“老鞋匠”,在鞋厂工作七年,他说,自己已经是车包的“高手”,但这个工序毫无技术含量,每天跟机器人一样工作,再熟也走到了尽头。“大多数阳新做鞋的人都卡在这里,有的转型去做设计,还有很多没有成功转型的,就离开了这个行当,离开了温州。”
  
  鞋厂老板也有类似的困惑。肖主任介绍,现在温州的地价高涨,土地供应紧张,仅在双屿鞋都这个城郊结合部,想拿一块工业用地都相当难,大量鞋厂纷纷朝内地转移。
  
  双屿鞋都的华能鞋业是阳新人在温州所办的最大的鞋厂,工厂由于地价太高,起步才几年的华能鞋业租着当地人的厂房,加上行业竞争压力大,工厂老板向能华一直感到不踏实。“没有自己的厂房,做得再大也有种漂的感觉。”经过权衡,最后他计划将厂方建在阳新老家,作为生产大本营,在温州的厂,主要用作采购、设计和销售。
  
  旁观温州
  
  商业环境浓生财靠信誉
  
  当西装革履的商人与你擦肩而过,当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不时跑过,当北京的楼盘广告印在各大报纸上,当大街小巷的金融银行网点密布……到了温州,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商业与财富的气息。“温商”被冠以“东方犹太人”的美誉,而在这座温州城里,他们的理念、行为,无不透露出勤劳,拼搏,冒险的特质。
  
  一穷二白出国做生意
  
  2月20日下午,在鹿城区鞋都幼儿园,记者和园长林丙香谈论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的话题,言谈间,林女士对这些外来鞋匠的孩子充满同情,她说她的儿子也如这些阳新鞋匠一样,是别人眼中的外来人,唯一不同的是,儿子是意大利的温州人,他们是温州的阳新人,虽地域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异乡人。
  
  她说儿子在意大利的恩波利做生意,已经11年了,现在生意做得很大,在那边开了很多店,眼镜店、香水店,由温州发货,到那边卖,每年可以赚大量欧元。“在欧洲做生意,应该需要很多钱才能出去吧?”记者问道。“儿子出国前,只是温州的一名普通公交司机。”园长笑着说,2001年,儿子开公交时,已经成家,儿媳两人想走出去,就辞掉了工作,一穷二白的跟着当地人去意大利闯,白天打工,晚上上夜校学意大利语。“现在他富有了,每年回温州好几次。”
  
  父母在,儿不远游。当记者问到,当初儿子置身去国外闯荡时,她是否阻拦过。园长只是摇头说,只要儿子有主意,就应该放手去干,做家长的不应该阻拦,只要他认为快乐就行。
  
  不用讨好政府只需沟通客户
  
  在鞋都,和不少企业老板聊得最多的是温州的商业环境。他们说,只要依法经营,按时纳税,企业办手续就像买菜一样快捷方便。企业老板脑子里的主意,不是如何和政府打交道,而是如何应付客户。“温州有它独特的平台。”这是很多企业主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一位企业主说,说简单点,就是商业环境。这位企业主曾萌生在别的城市创业,但听到一些朋友的建议后,就打消了念头。“内地很多城市投资环境不好,有些官员吃都把你企业吃垮了。”提到这里,他进一步说,在温州就不同了,虽然地价贵、劳动力成本高,但很多人离不开的是这个商业环境。温州企业多,企业密集的地方相关制度就完善。
  
  鞋都1期的另一名外地老板称,温州商业模式还有一点,就是开放,这在很多地方是难能可贵的,温州人做生意很厉害,但外地人来到温州做生意,在商业竞争上,很少遇到地域歧视。“大家拼的是质量和信誉,这样才能立足。”
  
  记者丁斌涛/文姜浩/图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468

主题

3346

帖子

4476

积分

贵宾

大兴国地区CEO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47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5 16: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经济不景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5 16: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国以中 发表于 2013-2-25 16:23
温州经济不景气了?

听在那边工作的老乡讲那边快不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2

主题

24

帖子

56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3-2-27 11: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那么恐怖,温州也在转型,寻求新的发展!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仙岛人家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7 16: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律师湖北人 发表于 2013-2-27 11:51
没有那么恐怖,温州也在转型,寻求新的发展!

转型路艰难,祝福温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77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阳新上将

Rank: 8Rank: 8

积分
13084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2-27 16: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海一带都在转型,今年好像招工都有点困难。与往年相比,更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2

主题

24

帖子

56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5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3-3-5 1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一点信心,也给温州一点信心! 道路去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