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汉密尔顿

请问是哪位“热心人”把襄阳方言划到中原官话去的?

  [复制链接]
来自
陕西
精华
0

1

主题

356

帖子

59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91

IP属地:陕西省西安市

发表于 陕西省西安市 2013-2-27 2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myshitou 发表于 2013-2-27 14:23
襄阳不是楚文化,更不是发源地
中原官话这个概念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提出来的,也不要看现在的媒体,这是多年以 ...

楚起于荆山,今天南漳县。另外卞和献玉的典故,说明襄阳在楚文化圈很久远,基本上到战国结束前大概20,30多年前一直属于楚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480

帖子

936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936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2-28 09: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516828894 发表于 2013-2-27 23:10
那我告诉你哪些是襄阳的土著吧,一个村子姓很杂的基本是襄阳的土著!罗,卢,康,樊,蔡,庞,刘等这几个 ...

罗,卢,樊等姓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本地土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38

主题

829

帖子

155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5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2-28 1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舟 发表于 2013-2-27 19:33
目前融合的现象,还不足以到改变襄阳方言归属的时候。
况且哪里来了个中原官话南襄片?地道的襄阳中心区 ...

谢谢有识之士的理解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38

主题

829

帖子

155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5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2-28 10: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bee_spring 发表于 2013-2-27 22:49
其实,这是个耶路撒冷属于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问题。襄樊固然是荆楚文化的源头,但其后数千年的演变,真 ...

看了你最后一句话,我觉得有个观念应该明确,邻居,跟一家人,始终是两个概念。这是我对你以及renqi168的回复, 你跟他走入了一个根本性的误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38

主题

829

帖子

155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5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2-28 1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码事就是两码事,为什么老想搅混水搞成一码事呢? 混沌不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3

主题

1337

帖子

217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75

IP属地: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浙江省绍兴市 2013-2-28 12: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说什么邻居  认同感一点也没有 祖上就很讨厌北边的人 实话(家谱上明确 显示 非北面省份移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38

主题

829

帖子

155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5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2-28 1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nqi168 发表于 2013-2-27 21:52
春晚语,“西南官话,我骄傲”,

说襄阳话我当然骄傲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38

主题

829

帖子

155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5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2-28 1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舟 发表于 2013-2-27 23:03
真正的土著是极少的,我说的也是近数百年的。有兴趣的人士可以研究一下襄阳周围世居五百年以上的宗族,看 ...

[转] 陈新剑:襄樊本土文化称谓的探讨  

文化学者在表述某一种文化的类型特征时,往往是从其空间地域的横断面上入手的。比如就世界而言,有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罗马文化等等;就我国而言,仅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等;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就又形成了诸如三晋文化、邹鲁文化、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等,这些由地域特征来划分的文化类属。这种划分方法所以被普遍采用,其主要的原因是: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其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虽然一种文化体中的亚文化,不仅仅只存在着地域差别,但它却是一种根本性的区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日渐深入,各地(特别是一些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地区)在探究本土文化的特征时,也往往是从本土的地域称谓入手的。比如湖南以长沙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就被当地学者表述为“湖湘文化”,如以河北保定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其他还有如“江淮文化”、“庐陵文化”、“齐鲁文化”、“徽派文化”、“纳西文化”等等”。这些外延更小的地域文化称谓,不但更加有利于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而且更加突出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这对于一个地区的现实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好处。

  我们襄樊的历史文化研究者们,对于本土的历史文化特征曾经作过不倦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关于襄樊本土文化的称谓上,一直未能有一个比较恰当和较为统一的提法,散见于一些文章中的提法,有的失于宽泛,有的失于简约,或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比如用“荆楚文化”来表述襄樊的本土文化,就失诸宽泛。尽管称襄樊的本土文化为荆楚文化是不错的。但是,它有两个不足。一是对于荆楚文化而言,襄樊本土文化属于亚文化,从逻辑关系上讲是包容关系,称谓和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必须一致,这是科学研究中对语言表述的基本要求。二是不利于区分,事实上,今天的武汉及鄂东南地区、荆州及鄂西南地区,甚至于湖南的北部、安徽的西部等一些地区,也都称本土文化为荆楚文化。尽管,“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适合襄樊的,但单说荆楚文化,就很难让人感到肯定所论即襄樊。再比如称襄樊本土文化为“襄樊文化”,这个提法似乎更没有什么错误,其实简则简矣,却割断了历史。“襄樊”二字连用,今天我们能查到的最早的依据是所谓“襄樊铭”,据研究者表明,这一宋代的摩崖上的标题,其实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我们不妨权将其当作真的,那么由此以前,到公元前的春秋早期,到距今5000年以上的“雕龙碑”时期,却决不是一个后起的地名所能涵盖的。还比如用“汉唐文化”,来表述襄樊本土文化,应该说,这一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了襄樊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因为汉末和盛唐,的确是襄樊足以在中国历史上的熠熠生辉的时期。但是“汉唐”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时间概念,它具有全中国的通用性,这是一个方面。同时,就襄樊的历史而言,三国、两晋、宋元等时期均出现过不亚于本土汉唐时期的辉煌,又如何交待呢?其顾此失彼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至于用“三国文化”、“楚文化”等等,来表述襄樊的本土文化,若仅就一个时期而言,则可;若以此称襄樊的全部历史文化,则是以偏概全。

  鉴于以上,给襄樊的本土历史文化一个比较恰如其分的称谓,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那么襄樊的本土文化的称谓叫什么合适呢?依笔者见,称其为“荆襄文化”还是可以的。

  先说“荆”字,它既是指襄樊西南部山区荆山山脉一带,又概括了荆楚发源的悠远历史,还包括了汉以至于三国,襄樊这一地区的行政区的称谓,同时,它是一个历时态的襄阳的著名称谓。“荆”也是“楚”之别称,在一些古文献上“荆”即是“楚”。(《吕氏春秋》中有“荆人有涉江者”即“楚人”。《战国策》中有“荆宣王”即“楚宣王”。)有信史可考的楚国的历史是在殷周之际,它僻处于荆山,即襄樊的南漳、保康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沮水、漳水的源头。这一带是楚的发源地和早期政治中心。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里的雄奇山川,孕育了荆楚文化,当然也成为襄樊本土文化的源头。楚之先民们“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史记楚世家》)。汉水之滨的古襄阳城也曾一度作为楚北津戍。荆州真正成为一个行政区,是汉武帝置十三部刺史时期(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禹分九州有荆州”,仅仅是一个理想的说法)。而襄樊真正作为荆州行政区的首府,是在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只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襄阳在这一时期对全国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使襄阳第一次成为了中国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在此后的人文史上人们总是习惯上将襄阳称为荆州,仅从这一点看,足见其文化影响之深远。由上可见,表述襄樊的本土文化的称谓,“荆”字是不能不用的。

  再说“襄”。“襄”字作为襄樊地区的地名,盖源于有一条襄水。襄水之得名源于何时尚不得而知,《尚书》、《诗经》一类的典籍中虽已见其踪迹,而得名恐怕还要早一些。它作为地名,自西汉以后几乎未变。即使是变更,也常常是所辖、或被辖之地区大小的变化。这是从地理和行政区划的视角认识。而由此生发出的文化意象就实在是太多了,可谓史不绝书,而不胜枚举。“襄阳诸亮”、“《襄阳耆旧记》”、“《襄阳记》”、“释道安襄阳弘法”、“前秦攻打襄阳”、“《襄阳乐》”、“《襄阳踏铜蹄》”、“襄阳孟浩然”、“杜甫——祖籍襄阳”、“《襄阳歌》——李白”、“襄阳米芾”、“宋元襄樊之战”、“襄阳炮”……等等。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宗教、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不管哪个领域,无论是何时代,“襄阳”二字,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由此可见,要表述襄樊本土文化称谓,又不能不用“襄”字。

  “荆襄”二字,是浓缩的襄樊编年史,是经典的襄樊文化志。“荆襄”二字,是襄樊本土文化最鲜明的标志。因此,“荆襄文化”应是我们本土文化的恰当称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1

371

主题

5504

帖子

697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79

IP属地:江苏省无锡市

发表于 江苏省无锡市 2013-3-1 11:5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刚发现了,湖北没有河南话位置,雷死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4

主题

115

帖子

38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85

IP属地:浙江省舟山市

发表于 浙江省舟山市 2013-3-1 21: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这幅图,有些模糊
中国语言分布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