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127|回复: 7

又是一年桃花开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6 20: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桃花开
     桃,是我国史前最重要的特产,很早就成为先民心目中神圣的吉祥物。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临死前掷杖化为桃林,给后来寻求光明的人解除饥渴,已赋予桃特殊的地位。而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蟠桃,吃一枚即可长寿,这是老幼皆知的故事。
     早在春秋时期,已盛行用桃木制品来辟邪祈福,如桃弓、桃印、桃符、桃梗、桃人、桃橛等。直到现在,桃花与桃果还被人们作为美丽、喜庆、长寿、幸福的象征。
     桃花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历代咏花诗的重要题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咏桃花的诗句,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召南.何彼秾矣》中的“何彼秾矣?华如桃李”等。而严格意义上桃花诗的出现,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大家都写了不少咏桃花的名作。特别是晚唐,随着咏物诗的兴盛,出现了大量咏桃花的佳作。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徐徐春风里,又是一年桃花开,让我们去吟诵唐伯虎那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不朽佳曲《桃花仙人诗》,看那人面桃花,是否已迎风而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20120313143942_Me3Lm_thumb_600_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6 2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122893411841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3

3039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2568

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3-2-26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桃花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3

3039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2568

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3-2-26 2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3-2-26 20:51 编辑

64_715135_3de0b63d1231b2a.jpg

64_715135_cba2cce6307e261.jpg

64_715135_d4a0dad68312338.jpg


64_715135_78bf01a927bead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4

332

主题

5797

帖子

655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551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中山市 2013-2-26 2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N4563.JPG
苏州唐寅园里滴“桃花仙人诗”
DSCN45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6 2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糊涂仙 发表于 2013-2-26 20:41

untitled.png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
精华
10

305

主题

8836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0160

IP属地:陕西省咸阳市

发表于 陕西省咸阳市 2013-2-26 21:5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年桃花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6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
     桃花坞在历史上多有兴废。最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不堪。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
     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但在会试时因被人所累而下狱。唐也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从而放浪形骸,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晚年隐居桃花坞,常与文人墨客聚饮。客去不问,醉便酣睡。
.
     《桃花庵歌》前八句写出一幅堪比《桃花源》的景象,并写那“仙人”如何悠然自得;后八句述说平生志向,富贵贫贱做个比较。最后两联嘻笑人间,笑他人眼拙。
     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意思是:历史上的所为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确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饮酒这样的洒脱,倜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9

主题

3422

帖子

449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92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2-28 1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是油菜花,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