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34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长诗《挽歌与纪念》:让现实的光芒照耀我们的梦想 (叶延滨)
发表时间:2012-02-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提示】
消息《诗人阎志等湖北作家获鄂文学最高奖项》
共计是13部作品获鄂文学最高奖项
作为三年一度的湖北文学界盛会,湖北文学界的大腕们昨日齐聚湖北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并为获奖作家颁奖。
湖北文学奖是我省设立的文学最高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共收到参评作品158部(篇)(2009年-2011年度作品),刘继明的长篇小说《江河湖》、何存中的长篇小说《太阳最红》、刘益善中篇小说《向阳湖》、吕金华中篇小说《黑烟》、晓苏短篇小说《花被窝》、谢伦散文集《黄昏里的山岗》、阎志长诗《挽歌与纪念》、易竹贤陈国恩传记文学《图本胡适传》、刘川鄂文学评论集《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等9部作品获奖。青年作家王芸荣获“新锐奖”。
根据《湖北文学奖评奖条例》的相关规定,本届评奖年限内获中宣部、中国作协主办的正式奖项的文学作品将被授予荣誉奖。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方方的中篇小说《琴断口》、长篇小说《武昌城》、车延高诗集《向往温暖》获奖。
阎志的长诗《挽歌与纪念》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这部三千多行的长诗,在全诗完成结集出版前,部分章节就在许多报刊发表过。我在《诗刊》签发过这部长诗的第六部分《父亲》,这是一个可独立的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阎志的长诗从初草到最后出版,前后经历了15年,做了5次较大的增删。这部长诗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谢冕先生称:“这部长诗篇幅巨大,场面宏阔,内涵深厚”,邹建军教授认为它是近十年来“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长诗之一”,吉狄马加说:“《挽歌与纪念》既是一个人的心灵史诗,更是一代人一个世纪,在一个变革时代,关于真与善、爱与美的精神追求。”我认为上面这些论者的话,也是我读过这部长诗后给我的感受。诗人阎志的这部长诗,首先确实是个人心灵史,甚至是一个当代青年的精神自传,同时它又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寓言长诗”,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追求、迷茫、探寻、渴望、恐慌、爱憎、痛苦、向往……时代转型和人生转轨,如同高速前行的列车上挤满了不知目的地站名的人,而诗人更是其中梦游者——一个画梦人!
“梦游”贯穿了全诗。长诗的结构分十二部,每一部均由“梦游”和“紫蜻蜓”构成,也就是由一个诗人的十二“梦游”和一只象征飞越所有梦境的“紫蜻蜓”组成。十二梦游构成了一个当代青年离开农村山林来到都市,最终发誓“让城市重新开始新的旅程”的心灵和生命史。应该说当代中国最重大的历史进程,就是亿万农民包括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一代,离开农村进入了城市。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以空前速度开始城市化:资本和市场操控这场巨变的游戏规则,进入城市的亿万“乡下人”用血汗和智慧换取城市人的身份,农民工、暂往证这些特定称谓与符号,背后有无数鲜活而生动的故事。我们曾读到不少带着这种符号的“诗歌”,然而,许许多多的片断展示,还仍然是“打工诗”的写实与低层写作的疼痛呼喊,仅仅是伤痕和泪水展示。阎志的长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从现实的经历上升为诗的灵感,这个灵感就是创造了“梦游”与“梦游者”意象!就是画出梦游者的心灵轨迹,为消失的田园和消失的童年唱出“挽歌”;就是为充满痛苦与混乱的城市化进程,为进入城市蜕变的痛苦,镌刻“纪念”之诗!
这绝不是“人生如梦”的现代版。当我们看到春运列车上如潮的人流,当我们看着无数在街头大睁双眼带着乡下带来包袱的乡下人,“梦游”不正是所有不同命运人们身上最共同的生存状态吗?
阎志在这里抓住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意象,然而他不搞宏大叙事。他知道画那个大梦是哲学家的事。他写自己,写“这一个梦游者”前半生的十二次梦游!梦游让他的这部精神自传获得了飞翔的翅膀,也给了翅膀一个无限的天空,缪斯之翅在这里成了变化无常的云雾,云雾一样的诗境,使长诗在现实与心灵之间自由驰骋。
对于告别家园进入城市的人们来说,家园永远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老梦,有老屋,有炊烟,对于林场里长大的阎志,还有父亲歌唱的山林。缘于这种对旧有田园生活的回望,当代许多乡土诗其实都出自那些离别乡土山林的新城市人之手,无论是对乡土苦难的描绘,还是乡土亲情的依恋,其实都是回不去的“旧梦”,也是“挽歌”。阎志这部长诗对“梦游生存状态”的自觉,才让我们从长诗的前部看到了他对家乡的挚爱,对亲情的依恋、初恋以及对父亲坚守山林的崇敬,然而“有一天父亲/无法拥抱哪怕只是一座山林的时候/我和姐姐们知道/城市来了/父亲的老去/让我们面对城市/无所适从”。啊,读到此,我不禁拍案,这就是史诗笔力,几行诗,写出了历史也写出了命运!“梦游”不仅写就了一个诗人的心灵史,更写出了社会大转型时的集体无意识,写出了现代寓言,这个主要意象的成功,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天赋。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自觉自醒,长诗的结语题为“开始”,在这个长诗的尾声,新篇章即将“开始”的时刻,诗人要用鲜花和绿树,用坚强和勇敢建一座城:“我们要往进去/让现实的光芒照耀我们的梦想”!
让现实的光芒照耀我们的梦想——也许这是一种觉醒,也许这依然还是一个梦,一个诗人真诚而无悔的梦啊!(叶延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