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环水绕多组团,天然图画新宜昌——在《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我市的城市景观建设这样描述道。 江左“山在城中”、江右“城在山中” 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我市自然山水将形成“一江两心、三楔四廊”的格局,即长江一带,西陵后山、猇亭后山2个绿心,西陵后山-磨基山、龙盘湖-观音山、善溪冲-艾家店等3个绿楔,黄柏河、柏临河、桥边河、玛瑙河等4条滨水廊道,将宜昌城市分隔为多个组团,从而形成上自三峡坝区,下至白洋新区,长达90公里的城市景观画卷。而我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景观结构则是“江环城,城镶山”,以长江景观带为主轴,未来形成一江两岸,江左“山在城中”、江右“城在山中”的景观格局。 新建三峡会议中心、西坝广场等重要景观 《规划》指出以长江景观带作为宜昌城市景观的主轴,严格控制西陵峡江段在两岸滨江公路和长江之间的建设,逐步拆除影响景观的建筑;严格保护两岸现有自然山体尤其是临江山体,对已遭破坏山体尽快进行绿化。 此外《规划》还将沿江重要景观节点的塑造列为重点,除保护现有的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磨基山、镇江阁、天然塔等9处沿江重要景观节点外,将新建三峡会议中心、庙嘴长江大桥(在建)、西坝广场(宜昌之帆)、科学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行政中心、规划展览馆等6处沿江重要景观节点。 围绕黄柏河、柏临河等打造滨水景观 在滨水景观的打造上,《规划》指出除长江景观带外,主要围绕黄柏河、柏临河、沙河、桥边河(卷桥河)、运河展开,滨水公园与生态绿地、山体结合,构成完整的水系廊道。 按照“规划”,我市将在黄柏河上游建设黄柏河森林公园,控制黄柏河沿岸用地,重点加强黄柏河口的平湖半岛设计;围绕柏临河生态治理,建设柏临河湿地公园,结合沙河垃圾填埋场的改造,建设沙河生态公园和沙河环保公园,梳理梅子垭水库至黄柏河的水系,保留山地环境特色,以景观改造带动沙河片区开发;按照点军生态城的空间结构,塑造桥边河生态公园,联系体育中心、三峡疗养中心和卷桥河生态公园,形成连续的绿地空间;改造运河周边城市环境,建设运河公园,形成城市内部公共活动空间。 红星路至一马路等街区打造宜昌历史文化展示区 在我市特色区域建设中,以伍家岗区沿江大道为核心,集中建设高层建筑,形成宜昌滨江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同时发掘红星路-一马路街区、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献福路-璞宝街街区的文化内涵,保护街区的城市肌理,结合历史建筑的保护,打造承载宜昌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街区。 此外,在点军生态城、城东片区和沙河片区的建设中结合自然地形,形成山地生态组团区,以江南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的山水田园环境为基础,在桔园、丘陵、湿地中穿插建设城市,形成山水田园城市区。 规划20余条主要景观道路 主要景观道路包括小溪塔组团4条:夷兴大道、镇平路、黄河路、发展大道;西陵和伍家岗组团11条:沿江大道、东山大道、城东大道、发展大道(部分)、魏家畈路、共生路、宜古路、柏临河路、西陵二路、西陵一路、东山四路等;点军组团3条:江南大道、东岳二路、夷桥路;猇亭组团3条:金猇路、机场路、猇亭大道;其他外围组团各1-2条。 人均公共绿地12平米 真山真水入城,公园绿地成网,《规划》指出我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规划近期绿化覆盖率41%以上,同时保证居民在步行10分钟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 规划新建15座市级公园,包括:陈家堰湾公园、石板森林公园、沙河环保公园、绵羊山公园、营盘山公园、运河公园(在建)、城东公园、白马山公园、求雨台公园、灰布冲公园、长寿湖公园、白洋公园、五龙公园、罗家坝公园、土门公园,总用地面积544.2公顷。 规划生态绿地公园共11座,包括:城市中央公园、峡口碑垭森林公园、黄柏河森林公园、沙河生态公园、卷桥河生态公园、桥边河生态公园、龙泉生态公园、柏临河湿地公园、六眼冲生态公园、白洋森林公园、高坝洲湿地公园,总面积约4229.36公顷。 规划生态保护区2处,包括西陵生态保护区和猇亭生态保护区,总面积约13670.18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