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34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南方周末:“2012年书单”系列一:文学与历史的互文
作者: 江弱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阅读提示】
社会的喧嚣,常常让你不易听到真相、真知的声音。这时你可以阅读。
当然书和读书,也被社会时尚、社会喧嚣裹挟。甚至书有打架的……这时就看你的选择了。
那些好书总是有益了你、滋长了你的书。
我们看看朋友们的读书了。
过去的一年,我读的书跟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以历史类著作居多。
也许因为自己第一篇习作是用陈弱水的笔名发表的,日后发现有人同名,于是对这位余英时的学生、中研院的学者特别关注。早先也曾读过中研院史语所集刊上他的一篇《思想史中的杜甫》,他说大儒杜甫心灵中的释道成分也很浓重,而且,杜甫对胡人之乱的骇人描写,可能推动了唐宋人夷夏观念的重大转变,发人之所未发。这篇论文就收在《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一书中,与另外一本《隐蔽的光景:唐代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200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弱水写的是唐代文人与女人呈块状的思想和生活。比如,中唐古文运动虽然是要载圣贤之道、约六经之旨,先驱的文士们如萧颖士、李华等人却兼有道家或佛家的方外关怀,跟后来韩愈的一根筋大异其趣。韩愈一根筋,但往往逻辑不通。周作人说《送孟东野序》前面讲“物不得其平则鸣”,后面讲“天将和其声而鸣国家之盛”,那么到底是平还是不平呢?陈弱水也时有逸笔,说韩愈《原道》曰“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可是夷狄没有圣人呀,夷狄和传译佛法的僧侣怎么也都顺利活下来了?
但我最佩服的是一篇《从〈唐晅〉看唐人士族生活与心态的几个方面》,用《太平广记》里一个1500字的小说里的诸多细节,纵横讨论唐代士族的婚姻状况、家族渊源、祭祀习俗,以及生死观、贞节观、才学观,说来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令人叹为观止。新历史主义的后现代史家认为历史只是叙事,所以用小说来研究文化史与生活史一时风行。以虚构的小说材料来征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之实,陈弱水此文可以说是中文学界的典范之作。
小说可以当历史读,历史也可以当小说读。陈弱水是历史学家而偶涉文学,赵园则是文学批评家而转治思想史,可见文史真的是不分家。赵园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已经是公认的当代名著。她治史之余,有一些材料,写为单篇文章,集为一本书,这就是《想象与叙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本书的书名就足以反映想象与叙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