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市抵腐 于 2013-3-5 08:55 编辑
http://player.56.com/v_ODc4MzMxOTM.swf
阳春三月,田野碧绿,山花烂漫。 在通往大沟林区的盘山路上,驶来了一辆崭新力帆牌面包车,车里坐着应邀前往大沟林区参观市回乡创业先进青年王同伟的香菇生产基地的网友老焉、汉江和爱市抵腐。坐在驾驶室的正是我们此稿的主人公——王同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王同伟自2010年5月从外地打工返乡开始创业时,在资金缺乏,技术空白,设备没有,关系未通的困难条件下,他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因为他热爱这片热土,对她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 他为了掌握生产香菇的技术和知识,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四处考察学习,拜有经验者为师,并且通过网络,掌握了更多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也利用这个机会跑遍了大沟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家乡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从他回乡创业到现在,不到三年,他所遭遇的困苦和艰辛,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一般人是难以想像的。 例如:制作香菇的主要原料花柳木屑,它是通过花柳木材人工加工后再通过粉碎机粉碎而成。创业第一年,他购进了两万多斤的花柳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大碗口粗的木料,两三米长,不能进入粉碎机,必须剖开变细才能加工,在当地没有木材加工的的情况下,两万多斤木材全靠人工刀劈斧砍锯锯,一天下来,手上血泡不断,左右臂膀抬不起来,人几乎瘫痪在地,饭食不进,但为了抢季节,争时间,第二天还得继续加工,这样要坚持近一月。其中的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 又如生产第一年,尚无外地客商购货,王同伟只有把鲜香菇送到丹江口市车站路批发市场销售,而批发市场是凌晨四点半开门营业,他为了能及时赶到销售,常常深夜一点多钟开着自购的柴油车,载着香菇赶赴批发市场,而林区山路多弯且窄,距市区一百多公里,稍有不慎,极易出现事故,但为了能把存货销售出去,他不知冒过多少风险。这恐怕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王同伟的香菇生产不断扩大,由开始的一万只香菇袋发展到现在的两万只,年产香菇由最初的几万斤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斤。去年,共生产鲜香菇十万斤,干香菇三千斤(八斤鲜香菇烘干成一斤干香菇)毛收入十多万,净利近八万元,同时为了能加强运输和联系,去年还新购了一辆货客两用的面包车。 王同伟的创业事迹,先后在《十堰日报》,《水都网》、《秦楚网》上发布,东湖社区和水都论坛均曾发帖宣传他的创业动人事迹。他的创业精神和辛劳付出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赞扬。他先后被选为市人大代表;被市政府和大沟林区政府授予“市回乡创业先进青年”和“创业之星”的荣誉称号,并在年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后五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专业合作社,争取把林区种植香菇的户,全部聚集在合作社,互通有无,交换信息,有难同担,共同发展。 其次,他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从目前单一的香菇生产发展为以香菇生产为龙头的多种经营,依靠地方政府和群众,决心把林区的冷豆、荃莱等近十种土特产推向市场。 王同伟的梦想己在大山中起航,我们衷心祝福他和他的伙伴们,在艰苦的创业航道上,百折不挠,再接再励,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大沟林区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