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长期在武汉,爱喝咱襄阳的酒,逢年过节都爱带点石花和珍珠液与朋友们开怀畅饮,而且大家评价都很好,近期论坛里关于襄酒整合与发展的谈论很多,出于爱襄酒的原因,也谈点愚见。 改革开放都已经34年了,改革开放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活市场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鼓励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是政府出面主导整合就可能沦为政绩工程、面子效应,如果是个别人做局推动整合,就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整合一定是市场的需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市场行为,而非一厢情愿;如果按此理整合,全襄阳就只能有一个酒厂、一个面厂、一个油厂,以此类推,全省、全国各行业的企业是否也该由政府出面整合?那么这和计划经济有何差别?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就付诸东流了,这是历史的倒退,是“开倒车”。 白酒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烟草,也不同于普通的食品饮料,它一定是历史的产物,是品牌的产物,是品质的产物;试想下,全襄阳20多家酒厂整合在一起,表面看盘子是大了,政绩是有了,但发展的累赘也就加重了,即使保留少数几个品牌,这些品牌如何定位、如何相容,最终只会内耗,只会加重窝里斗,这样的结果不仅走不出去,而且还给省内其他强势品牌有了可乘之机,不出五年,襄酒就成了“板上肉、瓮中鳖”了,估计就要彻底在荆楚大地上消失,甚至家门都无法自保。 值得庆幸的是,咱襄阳的大佬范书记是一个明白人,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人,在3月4日全市白酒发展座谈会上,他明确指出:要冷静判断市场,理性确定战略。襄阳白酒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把十几家企业整合在一起,是做不到的;所有的企业依附一个品牌去整合,也是做不到的。要理性研判白酒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要尊重市场规律。 襄酒的出路,绝不在简单的整合!作为政府,其经济职能应该是宏观调控、服务与监管经济发展,而非好大喜功,更不是拉郎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更应该警惕和防止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襄酒要想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应该是政府出台积极的政策与措施,推动两至三家酒企加速发展、优势发展,鼓励其走出襄阳,在全省、全国的舞台上去竞争、去发展、去壮大,这样才有可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才有企业能够支撑汉江流域的白酒成为第三极,才能够和白云边、枝江、稻花香等一决高下。如果能够产生这样的局面,不用政府出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会整合,就会将襄酒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