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7点半,在城区明珠小学的教学楼里,有一位奶奶双手抱着孙子,气喘吁吁地爬上二楼,走进一年级的教室。每位碰到她的师生,都会主动让路,让奶奶优先通过。她就是全校无人不知的“陪读奶奶”——59岁的宋万顺老人。因为孙子崔瀚宇患有先天性脊柱弯曲,不能走路,为了圆孙子的读书梦,宋万顺也走进教室,和孙子相伴而坐,半年多来风雨无阻。 孩子如果不读书,这辈子就完了! 昨日上午第二节课后,其他同学都蹦蹦跳跳地下楼跳绳、做操,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门位置的崔瀚宇,有些羡慕地看看同学们的背影,翻开了数学书,开始埋头做作业。 崔瀚宇的座位非常特殊,8岁的他,身高不足1米,体重26斤。为了让孙子能清楚地看到黑板,宋万顺将家里的一把小餐椅进行了改造,将一个小板凳绑在餐椅上,还在上面加了棉垫,“上课一坐就是半天,必须要让孩子舒服些!” 为了不打扰孙子,宋万顺离开座位,在教室门后拿出扫帚和撮箕,把教室的里里外外扫了个遍。这时,操场上响起了巴山舞的音乐,熟悉的音乐让崔瀚宇兴奋起来,坐在座位上也跟着节奏动动手脚。 扫完地后,宋万顺走到孙子身边,悄声说“去上个厕所吧!”,然后抱起崔瀚宇,往厕所走去。因为孙子不能站,穿、脱裤子必须要一只手完成,这对59岁的宋万顺来说,很有些吃力。 上课铃声一打响,宋万顺又坐回座位。为了不影响班级秩序,宋万顺不说一句话,也不随意走动。作为学校中最为年长的“学生”,宋万顺每天按时上下课,上课时也听得分外认真,然后仔细地看着孙子做笔记,生怕他记错。“其实看他的笔记都是次要的,我是怕他体力吃不消。” 这是宋万顺每天在学校里要完成的几件大事,虽然累,但她却从不间断。长年的操劳,头发花白的宋万顺比同龄人显得苍老了许多。宋万顺说,如果这个孩子不上学,没有知识,这辈子就完了,一定要让他身残志不残! 半年辛苦没白费,孙子得全班唯一满分 家住将军岩的宋万顺有个幸福的家庭,经济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和和气气,令周围不少邻居羡慕。给崔瀚宇治病,全家人跑遍了北京的几家大医院,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治愈希望很渺茫。 为了让儿子、媳妇能安心工作,宋万顺不仅要照顾留守在家的大孙女和80岁的老父亲,还主动承担起照顾残疾孙子的重任。因为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宋万顺只能借助以前在幼儿园工作的一点经验,在家里教崔瀚宇儿歌、写字。前年,三峡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也每周上门,教崔瀚宇学习。 去年秋季入学,瘦弱的崔瀚宇在本子上工整地写出他的名字时,在场的所有老师极为震撼,甚至认为他的水平可以直接读二年级。奶奶的坚持陪读,深深感动了崔瀚宇,他上课认真,答题积极,还主动要求登台朗诵。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成绩是全班唯一的满分。 这两天天气有点热,但宋万顺还穿着一件羽绒服,她说,“早上6点半就要起来,还是有些冷。”每天起床后,她帮几个孩子洗漱完毕后,就出门慢慢往学校走,老伴则骑着摩托车,把两个孙子送到学校。7点半左右,她赶到学校后,就匆匆忙忙抱着崔瀚宇进教室。 我会一直陪着他,直到我动不了! 从去年开学至今,除了有几天因病实在动不了外,宋万顺风雨无阻,下雪天都不迟到。老师们看到老人无怨无悔的付出,也给予崔瀚宇最大的关爱。班主任陈老师经常抢着抱他去上厕所,语文杨老师经常抱着他上台板书,在上周的新队员入队中,崔瀚宇也成为全班第一批入队的学生。 尽管如此,孙子的病情是宋万顺最担心的事情,“现在这个孩子比小时候身体还差,腿脚越来越没劲,想想真的很可怜”。如今,渐渐年长的宋万顺身体状况也不如前了,虽然有老师的悉心照顾,她完全可以安安心心不陪读,在家里休息,但她仍然坚持着,她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陪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