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艾苠 于 2013-3-13 11:01 编辑
襄阳名鱼——槎头缩项鳊 天然樊口鳊鱼(武昌鱼)之外,还有一种野生好鳊鱼,肥美鲜嫩不在樊口鳊鱼之下。古时极负盛名,以至超过了樊口鳊鱼。只是今天的名气比武昌鱼小多了。 巧的是,这种鳊鱼也产于湖北,却是产自鄂西,不像樊口鳊鱼产自鄂东。据《襄阳耆旧传》记载,“岘山下,汉水中,出鳊鱼,极肥美。”就是名称不那么雅,叫做“槎头缩项鳊”。有时叫槎头鳊,有时叫缩项鳊,甚至叫缩头鳊。如果叫做“襄阳鱼”多好,不是可以与“武昌鱼”齐名吗。估计毛泽东也没吃过,不然也该写诗赞美一番了。 历代许多大诗人,都推崇这种鱼。 孟浩然诗“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襄阳是个好地方啊!南飞的随阳大雁在此地停泊,肥美的缩项鳊鱼在汉江藏身。 杜甫诗“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项鳊。”今之襄阳,耆老旧勋逍遥自得。浮槎泛舟,悠然垂钓缩项鳊鱼,其乐无穷啊! 欧阳修诗“磊落金盘灿粼粼,槎头缩项昔所闻。”金盘之中,美味赫然,粼粼泛光,这就是闻名己久的槎头缩项鳊吗! 还有明代的《襄阳四季歌》,其中唱道“适情细烩槎头鳊,洽欢满泛宜城酒。”,兴趣盎然,精心烹烩槎头鳊鱼。心情这么愉快,杯中要倒满宜城的美酒哇!“放船钓取槎头鳊,胜沽白酒宁论钱。”既然钓来了肥美的槎头鳊,就要多多沽来醇香的白酒,多花点钱也行啊! 读了这些诗,真恨不得,立马乘舟去襄阳,沽酒品尝槎头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由于槎头缩项鳊实在味美无比,南北朝时,官府曾下令,禁止民间捕捉。要由政府垄断起来,专享其利。除了享用,还用来巴结上司,结交权贵。还是《襄阳耆旧传》记载,“宋张敬儿为刺史,作六橹船,献齐高帝曰:‘奉槎头缩项鳊一千八百头。’”张敬儿这狗官,身为刘宋朝庭的刺史,却暗中巴结肃齐朝庭。还专门制作六橹船,以便奉献槎头缩项鳊,孝敬齐高帝肃道成。 这么好的槎头缩项鳊鱼,到底有何特点呢? 据介绍,槎头鳊背躬,色青,头颈内缩,近似三角形,亦称三角鳊。而武昌鱼为棱形。武昌鱼之所以又称为团头鲂,也是因为棱形近似方形。鲂亦有方形之意。就像鳊有扁形之意,鳊鱼也亦扁形鱼。 此外,武昌鱼主要生活在湖泊中,而槎头鳊却生活在汉江中游的江中。由此推断,两种鳊鱼的习性与所食饵料也应很不相同。 为了弄清这种鳊鱼倒底是个什么样子,上网查了很多图片,只觉得那些所谓的“槎头鳊”就是普通的鳊鱼。可能那些上传图片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是槎头鳊吧。又怀疑,襄阳原生的槎头鳊与其它鳊鱼杂交之后,其特征也许不明显了。 不知襄阳一带的汉江中,今天还能不能捕捉到真正的野生槎头鳊。倒不是真想去吃,只是觉得这个鱼种很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