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3-13 1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斌洲
(来源:孝感日报)
近年来,应城市着力打造全国糯稻第一市,糯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值达到了4.98亿元,全市农民因种植糯稻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叫响糯稻成为我市打造农产品品牌的重中之重,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大力落实激励政策,提高糯稻生产引导效应。
应城市制定出台了促进粮食发展的激励政策,调动全市农民发展糯稻生产的积极性。
一是产业发展优先。在制定全市 “十二五”规划中,把“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题,确定了粮食尤其糯稻生产是主导产业,放在全市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
二是财政投入优先。我们提出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自2007年来,累计投入400万元。还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各地大力开展塘堰挖改和渠道清淤,市政府每年配套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政策性水稻保险,市财政已投入1500万元,主要用于粮食及糯稻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金融扶持优先。引导更多的信贷和金融资金优先投向“三农”,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增加涉农信贷投放。今年,全市投向从事糯稻生产及其加工的农户和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超过2亿元。
二、大力开展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兴糯能力
我们始终把糯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证,科技兴糯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强化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和科技示范户建设,已建立健全了以糯稻生产为重点的新技术推广、土地流转、综合执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五大科技服务体系”。已成立应城市糯米协会、瑞琪优质糯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东马坊优质稻产销协会等5家糯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网络和服务农户数达到0.68万户。
二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全方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全市农技干部开展农技知识春季大培训,开通科技直通车巡回赶集培训,直接到镇进村培训,举办“农业科技大讲堂”节目,在城北农业实训基地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办班培训、开通农技“110”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将粮食生产实用技术送到村组农户和田头地边。同时开展了以糯稻新品种培育、新品种引进为主的各类试验12项次,建立了糯稻高产栽培为主各类示范样板20处促进了糯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涌现出了糯稻生产专业镇和专业村。
三是提高机械作业水平。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332台套,全市水稻机耕、机插、机收面积达46万亩、10万亩和48万亩,机械作业率分别达到74.9%、16.3%和78.1%。
四是狠抓病虫防控工作。全市已组建植保机防队280个,机防率达到90%以上;在田店等5个乡镇安装太阳能频振灯2000盏,实行绿色综合防控,综防面积达20万亩次。
三、大力改善生产基础,提高糯稻稳产能力
1、实施除险保安工程。重点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暨民办公助、机泵站维修改造、塘堰挖改和深沟大渠疏浚等六大工程,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建设高产标准粮田。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排灌方便”的要求,在 全市28个村建设高产标准粮田5万亩,项目区内完成投资22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糯稻产区的生产条件。
3、实行土地综合开发。我市推进了以粮食生产主产区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及其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资1.2亿元.同时,还积极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面积已超过12万亩,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高,亩平为农民减少施肥投入100多元。
四、大力开展加工增值,提高糯稻整合力度
我们按照“种植连片化、品种优质化、栽培轻简化、生产订单化、产销一体化”的要求,糯稻板块逐年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
一是建设基地壮大规模。科学制定了《应城市糯稻板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将糯稻生产任务明确到乡镇村组,责任明确到人,实行量化考核。集中在杨河、田店、陈河等12个镇落实糯稻种植面积32万亩,实行品种主导制。市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糯稻良种购种补贴,重点在“随应线”、“盐两线”和 “团结垸”的5万亩核心示范区实行统一供种,确保多镇一品的连片布局。同时大力开展高产创建,重点办好随应线为主的万亩早晚连作和杨岭祝墩为主的万亩中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扩大优质高产创建覆盖面,促进了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
二是订单生产创优品牌。我市在重点扶持本地“龙头”,唱响“豪丰”牌等优质、绿色、无公害糯米品牌的同时,还先后引进浙江黄酒集团、四川五粮液集团、河南三全食品集团等外地“强龙”开展糯稻订单生产。通过内外联动,全市糯稻板块基地订单生产面积超过27万亩,订单收购量达2.5亿斤,订单收购价格平均高出市场价5-10%。 “应城糯稻”这一品牌已在全国叫响,在绍兴黄酒集团出口的古越龙山黄酒标签上,标明原料产地“湖北应城”。
三是精深加工转化增值。为做大做强我市糯稻产业,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并出台了《应城市糯米产业化实施意见》,通过整合加工资源、品牌资源、政策资源,引导、鼓励、扶持粮食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糯稻精深加工,促进转化增值。金丰粮油公司投入500万元新上一条年产1万吨汤圆粉生产线,豪丰米业公司投入2000万元新上一条日产200吨糯米精加工生产线和新增3万吨库容。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四川省内江市田家糯米粉厂投资糯米精深加工,注册成立了应城市超禾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年产2万吨糯米粉厂。我市从事糯稻生产加工的20家企业,通过精深加工,预计可实现年加工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
目前,我们围绕“品牌整合,打造全国灿糯生产第一市”这一发展目标,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了应城市糯稻品牌整合实施方案,开通了糯米行业网。还组织人员到监利和鄂洲等地考察取经,学习悟道茶、福娃和梁子湖品牌整合、创建的成功经验。同时召开糯稻品牌整合研讨会议,形成了我市糯稻品牌整合“六统一”工作意见(即统一申报主体、统一商标名称、统一购销价格、统一广告宣传、统一政策引导、统一工作专班),不断提升我市糯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