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63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14 17: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狗患”在人不在狗
近年来,“犬患”问题困扰着中国很多城市。在济南,仅2010年,全市就发生犬伤人事件2万余起,不少居民对治犬问题反映强烈;在哈尔滨,饲养宠物犬数量在十万只以上,每年公安机关处理的犬只伤人案件和引发的治安案件达500余起,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月21日新华网)
“狗患”令中国城市管理者头痛,的确是现实。哈尔滨新近实施的《养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一出台,掀起轩然大波,网络上的质疑声和求救声不断,更有不少网民直称其为“禁狗令”。近年来江门、长沙、济南等多地都有过规范市民养狗行为的类似举措,以兼顾养狗人和不养狗人双方的权益。当然,这些规定出台后也伴随诸多争议,执行起来很不顺利。
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民众对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恐怕是官方“治狗”的最大阻力。4月20日,四川自贡发生这么一件事,老主人去世后,一只仅有两岁多名叫“喜喜“的京巴犬,为主人守灵绝食16天后死去,让无数人为之动容。4月13日下午,一伙身份不明的壮汉进入西安一市场,强行清理商户,因经济纠纷问题与商户发生争吵。就在这时,被拴在后院的护卫犬“乐乐”突然冲出并朝对方吠叫,对方20余人抽出砍刀追砍,“乐乐”被对方砍伤背及头部,次日不治身亡。事后,商户专门为这只护卫犬开了“追悼会”。
当然,人们对狗的喜爱,还远远不是狗的忠诚。如今,许多城市人感慨:“票子多了,朋友少了”,一些老人衣食无忧,却落寞在家;一些下岗人员失业在家,缺少自信与尊严;一些被包的“二奶”,长期独处;一些离异的“单身汉”难耐寂寞,为排解心中的孤独,养狗便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狗儿成了他们最好最忠实的朋友。可以说,多数家庭养狗是看重狗带来的生活乐趣,通过养狗来缓解压力,排解孤独,寄托感情,狗越来越多地成为“亲善大使”、“家庭保安”。
不过,养狗成灾也是事实。许多城市规划犬声扰民,狗粪污染,宠狗咬人,流浪狗增多等狗患问题不少。更严重的是,狗携带的狂犬病成为市民最大的安全隐患。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位居死亡数前列的传染病分别是: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这5类传染病居死亡总数的85.76%,而狂犬病例占中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之首。狂犬病多发,这是因为,很有一部分宠物狗并未注射狂犬疫苗。
狗一直在为人类做贡献,看家护院,搜救破案,心灵安慰,都离不开它们。狗患成灾,责任并不是狗自身,而是看人如何去养育它。文明素质高的养狗,会以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己任;文明素质差的,自然会自以为是,放任自流,让狗成为危害环境的隐患。可见,治“狗患”重在“治人”。因此,政府立法对养狗行为做出规范很有必要,不仅让养狗人明确责任意识,而且保护了城市环境,保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政府立法规范养狗行为,还应该以保护动物为前提,决不能以牺牲动物为代价。哈尔滨制定的规定中,有“妥善饲养犬只,不得遗弃、虐待或者擅自处死犬只,不得组织、参与‘斗犬’等可能伤害犬只的活动”等保护动物的条款,就受到动物保护者的肯定与赞赏。同时,惩罚的是不文明养狗行为,治理的是形成“狗患”的根源,应该会受到喜爱宠物犬的人的欢迎与支持。即使有的人对规范养狗行为一时不能接受,只要对环境保护有利,对大多数人有利,对保护狗狗有利,坚持下去,习惯成自然,“狗患”就能得到彻底治理。
所以,有“狗患”不能恨狗,那是不规范不文明养狗造成的,还得在“治人”上下功夫,在法治上下功夫,在提高养狗人素质上下功夫。付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