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中尉
 
- 积分
- 345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荆州新闻网消息:荆州是一座以水著称的城市,滨江靠湖,水网密布,北有汉江,南有长江,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都非常丰富,历史上就曾经因为河湖成网、灌排自如,使得荆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成就了荆州“富甲天下,名倾九州”的名号。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人口的迁徙,一些远古的河流逐渐改道和消失,近日,荆州的文史学者陈礼荣,在城区内荆襄河,意外发现了一些古河流的遗迹。 近日,荆襄河古河床开挖,修建两座连接太岳北路与荆沙大道的桥梁。荆州文史学者陈礼荣在施工现场,发现了一些鹅卵石,他认为这些鹅卵石是大江大河流经的印迹。
陈老先生考查得知,公元六世纪前后,现在的荆州城区被分为南北二江。现在的长江就是曾经的南江,古荆襄河则是北江的主河床。上游的山石经过江水的冲刷,被分解成各种形状,流至此地,就是今天看到的这些鹅卵石。
《水经注》中记载“江水东得马牧口,江水断洲通会。江水又东迳江陵县故城南。”意思是江水东流到马牧口,也就是现在的李埠镇,水流切断沙洲,使两边江水相通了。江水又往东流经江陵县故城南边。陈礼荣认为,这些鹅卵石的发现,印证了这段记载。
为何汹涌的北江会最终从这里消失呢?陈老先生认为,江水流经这里时,含有大量的淤泥和沙石,经过多年的堆积,逐渐形成了“沙洲”。每当夏季,由于长江涨水,北江与南江混为一体,到了冬季,江水逐渐退去,在北江与南江之间形成天然的“沙洲”,就开始有人栖居其上了。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日渐频繁加剧,围垸垦植的田亩日渐增多,北江以及“沙洲”被泥土覆盖,成为陆地,也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这些因为开挖古河道得以重现的小小的鹅卵石,也成了江水流经的重要证据。
荆州文史学者陈礼荣在荆襄河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将这些鹅卵石陈列出来,告诉后人这是在荆襄河底25米处挖出来的,是历史的珍贵遗存,对各方学者研究荆州的历史和文化也有重大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