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春天的使者”? 今天浏览新闻,看到一篇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网络标题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以特殊职责当好春天的使者”,我很好奇,李书记要做什“新鲜”事儿了?于是认真看了这篇报道,找了半天“春天的使者”是什么。 这篇报道的提要中写到:“地处中部的湖北如何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更有效地补齐短板?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全篇都没有提到“春天的使者”,只到最后才说到这个词儿,那段文字是这样的:心近才能生情。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上,湖北省要求,党员干部要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和“无限”的情感投入结合起来,以特殊感情、特殊职责做好工作,当好落实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关心关怀的形象大使,当好“春天的使者”。 什么是“春天的使者”?我查遍网络,也没有找到标准答案,但大意上“报春者”是没有错的。比如:春天第一只北归的候鸟;初春的第一片绿叶;第一片花瓣;冰雪化开的第一个声响……总之是春天最早到的、体现春天要来了的信物和现象。 我看不明白,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在“补齐短板”上,在落实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政策上,如何办事才是“春天的使者”。是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老百姓?再牵强一点说,是在找不到解决困难办法时,政府“最先”帮一下?句中好象是说形象大使是“春天的使者”,道是有个“使”,但“形象大使”可不一定总是第一个先来哟!还是什么?我想不出。 我也不是说这“春天的使者”放这儿不合适,起码是不贴切吧!但愿这篇报道只是记者的水平问题,不是书记大人的故做高雅,更何况只说出“春天的使者”也不能算高雅,要想高雅不如寻两句诗? 最后补充一点,“当好落实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关心关怀的形象大使”一句,那“关心关怀”不是都“落实”得了的,最多也只能是个“转达”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