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并提出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昨日,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将把市域划分为4个生态区,分别为西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西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中部生态建设区和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 生态功能区:开发无污染产业 根据规划,西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包括五峰和长阳(除高家堰镇、龙舟坪镇外)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宜都市南部山区和秭归县杨林桥镇等。该区域将建立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好我市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资源,严格限制工业门类,加强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并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强无污染的资源型产业的开发。 而西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包括兴山县、远安县、夷陵区和秭归县大部分乡镇。该区域将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治理改造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库区所有市县(区)和沿江城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系统,重点控制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减少入库的泥沙量,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逐步还林还草,还将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 生态建设区: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据了解,中部生态建设区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秭归县的茅坪镇、夷陵区的小溪塔街道、龙泉镇、鸦鹊岭镇、三峡坝区、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高家堰镇、龙舟坪镇、枝江市的安福寺镇和宜都市的红花套镇。加强城镇组团间生态区域的保护和控制,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是该生态区的控制重点,实行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控制。 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包括枝江市大部分乡镇、当阳市全部乡镇和宜都市陆城街道、高坝洲镇、枝城镇、姚家店镇。该区域主要是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项目,严格实施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