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池上》一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只好划动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却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莲”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 2.宋代诗人杨万里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 篱落疏疏小径深,枝头花落末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虽然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我们不难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 3.吕岩的《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个“铺”字和一个“弄”字,不仅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了出来,还彰显出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神地写了出来。更为绝妙的是后两句,作者把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透过全诗,我们也不难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