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仍无校车---山里娃娃依然上学难
( 严军 严克林 易美侨 )3月18日,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竹园坪村6组63岁的田大思,坐在家门口等着儿媳接在野三关上幼儿园的孙女回家一起吃饭。田大思老人抽着自由种的土烟焦虑的看着门前那条公路,那是他与同组13位60多岁的老人卖猪和玉米以及外借共同出资28万修的路,修这条路是为了方便村里的孩子上学。而今,这条4公里的路却没有车跑。田大思 向证绪等老人无奈地告诉记者,前几年村里本来有一所完小,村里400多名孩子都能就地上学,但在教育改革学校合并后,乡村没有了学校,就连过去的完小如今也变成了外地个体老板的木材加工厂(如图-1),村里娃娃上学就成了家长的难题,加上公路不通没有校车,上学的娃娃们仍然沿着一座座大山往陡壁的山腰上下行走2个多小时方能到校上课,而且下午三点多钟学校就得放学。娃娃在山里时常遇到野猪攻击,村里娃娃上学安全问题令人忧。
摩的司机感慨 14位老人卖猪和玉米义务修路三年
18日上午,记者驱车经巴东县野三关方向行驶,离清太坪竹园坪村6组还有4公里左右,由于道路坑坑洼洼,汽车无法通行,只能换摩的。摩的司机知道记者的来意后,感慨地说:“是该好好登报呼吁社会关注一下山里娃娃上学安全问题了,你现在看到的这条路还是14位老人卖猪和玉米义务修的路,因为路面不是水泥路面,一下雨车打滑无法上去很少有车跑这条路,村里有几辆麻木,火好一车拖10几个娃娃上学,但安全无法保障。大多数家长为了娃娃们的安全男同志出门打工女同志都是在家里早上送 下午接娃娃!”
该摩的司机主动载记者去该村6组,坚决不收记者的车费,还说:“就当我也为大山里的娃娃做点事情吧。这个乡村的14位老人为了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拿出28万元钱,修了一条近4公里的公路。有的老人拿的钱都是养老钱,路是修通了可山里的娃娃们因无校车 还是徒步上学。”
40分钟后,记者来到田大思家中,老人听明记者来意,再三说:“希望媒体不要表扬他及另13位老人,他们只不过为孩子和村民修条好走点的路。”记者一再解释,登报可以获得教育部门及社会的关心,才有可能解决大山里娃娃上学无校车的难题,老人才肯接受记者采访。
修路前 村里完小可供娃娃们上学
田大思老人告诉记者说,“他们6组有50多户人家近200名村民,没通公路之前,村里有一所完小供400多名娃娃上学,现在学校合并村里完小变成了外地个体老板的木材加工厂,村里娃娃只能到临镇清太坪和野三关镇就读 ,加上通往集镇只有一条便道,这条便道也只有四五十厘米宽,路两旁长满野草很不好走,特别是夏天,草上的露水多,娃娃们从这里上学,下半身经常会被打湿。不得已,娃娃们每人只好拿一根木棍,一边走,一边打露水,特别让家长担心的是山下那条小河,夏天洪水季节,水会涨到一米多高娃娃根本无法经过该路段。别说到集镇上幼儿园三 四岁的娃娃?家长只好接送(如图-2 图-3)。在农村子女只能出去打工,家里大多数都是60多岁老人,送娃娃到集镇上学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无奈之下我才和向证绪等老人拿钱为娃娃们修公路,本想让娃娃坐上车去上学的,没想到路通了依然没有车接送娃娃们,为了娃娃上学可苦了我们这些老人”。
幼儿园 路面差接送车辆安全令人忧
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野三关苗苗幼儿园采访了该幼儿园候园长,她告诉记者说:“巴东县清太坪竹园坪村6组本属于清太坪集镇管辖区,但该村幼儿到清太坪集镇上学更远光乘车就得一个多小时,大多数孩子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该园上学,本该用校车接送的,但路面太差有的地方车根本上不去,为了孩子的安全只能让家长接送。幼儿园在学费上针对边缘乡村特困幼儿家庭适当减免一些费用,同时希望媒体呼吁有关部门及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孩子上学安全及上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