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化结构和壮大规模为主攻方向,扎实起步,稳中求进,竞进提质,奋力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元至2月,工业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93亿元,同比增长15.2%;工业总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5.9%;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27.72%,产品销售率98.4%;入库国税2.5亿元;工业用电量1688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 2、重点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全市重点监测的35家工业企业生产形势较好,完成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50.66%;实现销售26.4亿元,同比增长49.77%。食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真巧食品创造了元月份单月销售破亿、税收过千万的新业绩,预计全年税收可突破亿元;旺旺集团1-2月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3%。无纺布卫材企业外贸订单复苏,国内订单也开始增加,生产形势好于去年,新发公司实现销售1.4亿元,同比增长90%,恒天嘉华高端无纺布供不应求。健鼎电子元月份投入生产以来,运行良好;康舒电子、富士和机械等企业缩短放假时间,满足客户订单需求。新蓝天、仙隆化工、绿色家园、中星电子等化工企业订单饱满,产销率均在99%以上。 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形势回暖向好,企业投资信心逐步增强。元至2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同比增加1.15亿元,增长29 %。健鼎电子、普天电源、弘方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春节前后竣工投产;中粮集团、明旺食品等一批续建项目正加紧建设,即将投产;加多宝、阳慷医药项目等一批新建项目全面启动,年内可形成生产能力;真巧食品、瑞阳汽配等企业也纷纷开始新一轮的扩规。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4、节后工业企业开工率高。春节后,我市工业企业开工率高,据统计,至2月18日(正月初九)止,全市3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有270多家企业开工,开工率近90%。有近10家企业春节期间没有放假,健鼎电子200多人在春节期间加班生产,正月初三全线开工;雅都纸品、燕京啤酒、天轮机械等80多家企业在正初五就全面复工。企业普遍对今年经济发展比较有信心,近80%企业目前订单较为充裕,市场需求较旺,企业开工情况也较好,认为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工业企业的高复工率,为确保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紧张。春节前后,为保障节后企业满员生产,市政府组织市经信委、总工会、人社局,开展系列活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通过“民工平安返乡”、“春风行动”等广泛开展招工活动,虽然缓解了部分企业用工问题,但是员工待遇要求高、普工流动性大等问题仍突出。同时,由于企业的发展和新项目建设,中高层管理人才还存在较大需求。 2、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突出。2月初,我市举办了一次银企对接会,企业需求30.6亿元,实际放贷7.5亿元。由于部分企业发展实力弱、信用等级低、适销对路产品少、有效资产抵押能力差、融资渠道单一、投资担保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了企业贷款融资缺口在20亿元以上,导致企业生产及发展资金匮乏。 3、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一是市场开拓困难大。快消类市场增长较快,但原材料和周期性产业需求减弱,纺织、基础设施建设类机械、汽车配件等销售下降,耐用消费品增幅下降,市场拓展难。二是成本上升幅度大。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近几个月来,食品行业面粉每吨上涨200元,鸡蛋每吨上涨2800元;无纺布行业聚炳烯每吨上涨1000元。三是效益提升难度大。1-2月,全市工业销售利润率8.9%,比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由于利润空间受挤,投资风险增大,有个别项目停止建设,部分小微企业开工不足。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安排 年初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提出,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外贸出口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以上。为全面实现这些工作目标,下阶段,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服务,保运行,实现稳步增长。坚持工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加大调研力度,通过通报、协调、调度、协作等多种形式,切实保障要素供给,保证企业运转正常。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和组织调度,做到早预测、早预警、早落实。继续开展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和大走访活动。开展“地产品”市场情况调研,有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开拓、资金筹措、产销衔接等困难和问题。制定无纺布、机械电子、食品、化工等重点产业产品配套路线图,促进企业间配套协作发展。 (二)抓项目,强招商,增强发展后劲。落实项目储备机制,对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强化土地保障,优化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流程,进一步减免各项行政性收费,加大项目建设支持与服务力度。重点督办53个重大续建项目,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30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同时,继续坚持驻点招商,集中力量开展常态化、大力度、多层次的对外招商活动,发挥武汉挂职干部群体作用,突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力争在无纺布、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引入一批制造型配套企业,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0个以上,引进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5个,新建工业标准化厂房150万㎡以上。 (三)抓技改,谋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适时召开全市技术改造及“两化”融合现场会,围绕企业改造升级和产业配套发展,加大投入,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突破60亿元。以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着力点,发挥华美包装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健鼎、慧狮等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进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引进的突破。以市场示范应用为突破口,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化,加快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四)抓园区,优布局,建设发展平台。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严格控制工业平台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工业平台生产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改善交通物流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入驻园区门槛,按照园区定位和产业规划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企业和项目向电子电路产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化工产业园、无纺布产业园等市级工业园区集中。另外,建设镇级工业园区,把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产业进园区、农民进工厂、居住进城镇,开创“四化”协调发展新局面。 (五)抓中小,培骨干,做强市场主体。加快“仙桃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步伐,重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绿色通道,继续开展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送培训、送智力、送服务”活动,统筹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速培育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一批优秀配套企业,加快“小进规”进程。全面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意见》,重点扶持首批30家重点骨干企业,在政策、要素、服务等方面向其倾斜,建立“骨干企业服务直通车”,实施“三级包挂”,形成分工明确、重点保障、合力扶持的协调机制,努力培育一大批实力超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2013年全市首批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