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组团示意图 市规划局提供 宜昌有独特的山水,有闻名世界的三峡。到2030年,宜昌将被打造成具有山水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更为时尚现代。 “一线串珠”的大城格局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称,到2030年,宜昌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有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达3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将形成以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等“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结构,长江犹如一根银线,将似珍珠的13个城市组团串连起来。 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是一个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通过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城市实景格局类似深圳和珠海,协调美丽。这是宜昌特有的山水特色赋予的魅力。” 夏文翰表示,今后,居住在每个组团的居民,出门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广场或大型公共绿地。未来的宜昌,将通过平行和垂直长江的3条轨道交通,快速通达长江两岸和一些重要组团。 宜昌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 省政府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宜昌未来20年的使命是: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因此,全市将重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认真处理好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关系,合理引导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各组团有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将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景观绿地建设,优化长江两岸的城市建设布局,预留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城市的组团布局纵深拓展 据介绍,规划宜昌的布局结构为:中心城区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并由13个城市组团组成。 西陵组团,为城市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及科技文化中心;伍家岗组团,为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客运和物流交通枢纽、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宜居区;点军组团,滨江生态新区,承担体育休闲、文化产业、教育科研、度假疗养等功能;小溪塔组团,以生活居住、文化旅游、无污染工业和都市农业为主要功能;猇亭组团,以工业、机场客运和货运交通为主要功能,发展综合服务功能;白洋组团,包括工业组团和生活新区两部分;坝区组团,包括三峡坝区和坝区三镇,坝区以三峡工程运营、展示和延伸功能为主,太平溪镇以客运和旅游服务为主,乐天溪镇以居住和旅游服务为主,三斗坪镇主要以旅游服务为主。 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均为工业组团。 城乡居民享同级公共服务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晓华称,根据总体规划,到2030年,宜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级别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平化,缩小城乡社会差距。 按照市级、区级、片区级三级配置综合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满足城市正常运转。形成4个核心服务功能区。 生活服务核心区:重点建设以西陵老城区和伍家岗新城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核心区,以行政、商业、金融、文化、医疗等为主要功能。生产服务核心区:重点建设在东山、猇亭、白洋3个区,以产品研发、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为主要功能。文体休闲核心区:以点军为中心,重点建设体育休闲区、文化创意区和生态休闲区,打造宜昌及周边的文化休闲核心区。旅游服务核心区:重点建设以平湖半岛、坝区为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 社会福利发展规划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需求,建设城区、组团、城镇、乡村4级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老年人及儿童福利设施38处,保留原11处福利设施,扩建伍家岗、小溪塔、龙泉等3处福利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