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我的岑河中学
作者 爱你不容易
没有人是没有历史的,即使是孙猴子,他还有一个石头妈妈。没有历史的,或者自我感觉没有历史厚重感的,总要想方设法创造一段似幻非真纯属编造的历史,可是,也有那么一些人,却总要想方设法消灭历史的印记。以前读过一本黑人小说,名字叫《根》,美国的黑人本来不属于现在所谓的美国,他们是被殖民者用猪笼装运到美利坚来的,他们曾经的地位非常的卑微,甚至不会被当作人看待。他们的祖先为了争取到做为人的权利,曾经付出了许多生命的代价。今天的美国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些屈辱的历史,是的,他们愿意忘记,因为那是不愉快的回忆。他们已经把自己完全当作了美国人,他们很骄傲,因为他们的总统也是个黑人。
我不能有那么高尚的境界,我忘不了我们的家乡,生我养我、给我提供生存土壤的家乡——我的岑河,我的岑河中学。偶尔听人闲聊,说起岑河中学的未来,说起岑河中学的校址,说是沙市区教委,也许是沙市区政府部门,某几个领导对岑河中学的老师很有微词,说是他们难于管理,所以坚决反对把岑河中学的校址定在现在的校址,决定暑假以后将把初中部迁往南桥。这里或许要简单插入几句。2010年,终于,岑河中学高中部寿终正寝,之后初中部的选址之争就一直没停过。2011年秋季,沙市区政府、教委还有岑河镇政府及教育组相关领导,多次磋商,决定2012年暑假对岑河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初中部回归岑河中学校区,南桥校区办岑河二小。似乎校址之争就此画上句号。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的思想有旦夕之变。寒假一过,突然宣布叶校长请辞,校长变更,再过几天,小道消息便传流,有关领导认为原岑河中学的老师很难管理,所以不能把初中部校址放在岑河中学这边。
岑河高中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一是国家政策,二是地缘关系,当然也不排除领导者的决策因素,岂是老师们的责任!也是,荆沙合并前,原江陵县就准备让其自生自灭算了,就是因为老师们的坚持和努力,让学校生存了17年!这期间也出了不少的人才,如考取中南政法大学的孙伟、华科的王尧,还有被七中借去考取武大的等等,其他一本的不在少数。你要知道,这样一所乡村中学,教学条件是多么的不尽如人意!老师们是如何在坚守!难于管理!居然有领导说原岑河中学的老师难于管理!领导都管了什么呢?90年代欠老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有还完!沮漳河的借款更是不提不问了!
难于管理!什么是管理?怕是某些领导不知道怎么管理是真,并不是老师们难于管理吧。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首先是讲道理的人。如果他们是不讲道理的人,国家怎么能够把花朵和未来交给他们呢?家长也不会同意的呀!老师们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凭着良心吃饭。良心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没有良心的人来说,确实如此。可是,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良心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兢兢业业,尽心尽职,克勤克俭,默默奉献,他们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所知道的好几个老师,他们一直奋战在教学的第一线,足足工作到六十岁退休,他们没有医保、没有住房公积金、没有年终奖,没有的太多了,也许他们曾经有过怨言,但是,当他们一站到讲台上,便全情投入,忘了身外世界。他们的心完全在教学上,在学生。当他们退休了,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却因为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甚至无钱医治。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的光辉在学生,在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成就,在学生的未来!他们愿意付出,他们愿意承受!可是,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我不知道那些领导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说原岑河中学的老师难于管理。我不是管理者,可是,我长期做班主任,我知道怎么管学生。首先,学生是人,他们不是物,他们不是机器零件,可以错了重做,拆了重装。老师要管理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首先你得尊重他们做为人的一切特质和权利。其次,必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还有,要平等地对待他们。管理,不在被管理者,主要在管理者的水平。教条主义者自然是管不好的,你搞教条主义,他们便搞形式主义应付你。像某些领导宣布,大家把备课本拿到他那里验章,或是网上报道的,某地为应付上级检查,将全村空地覆上地膜,假装说是种了庄稼,领导也不实地了解,看到假象便以为明年丰产有了保证。多么像大跃进时代的风气!这样的领导能够管理好么?
现在有太多的只喜欢报喜的领导了!因为他们既不须费力,又有了晋级的资本,一举多得,一箭多雕,多么爽快!岑河的高中没有了,不是老师们的责任,他们的工作不是一流的,但是,也绝不是末流的!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承担起教育的职责!我们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国家的嘱托!但是,我们还是感到难受,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毕竟,我们是失败者,特别是,现在领导在岑河中学的校址选择上。如果你们一定认为岑河这边的风水不好,要把初中部定在南桥那边,按照你们的旨意办就好了,不必说岑河中学的老师难于管理啊。因为,校址就算定在南桥那边,原来岑河中学的老师呢,还是有一部分人要在那里教书的啊,难不成把他们都清退了?
岑河中学,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创建于1956年6月,原名“江陵县第五中学”,半年后更名为“江陵县第六中学”。1958年体制下放,再次更名为“江陵县岑河公社第一中学”,1959年定名为“江陵县岑河中学”。1967年曾命名为“江陵县周黄人民公社五七中学”,1975年撤区并社后,再次改名为“江陵县岑河中学”。1982年7月,由江陵县人民政府行文,定为江陵县13所完全中学之一。1987年,岑河中学单设高中,命名为“江陵县岑河高级中学”。1991年,仍然招收初中学生,岑河中学恢复为完全中学。1993年荆沙合并后隶属于沙市区,定名为“沙市区岑河中学”,是沙市农郊唯一一所完全中学。2010年秋高中停办,与南桥中学合并,学校名称仍定为“沙市区岑河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60亩。校园绿树成荫,楼屋错落有致,环境肃雅幽静。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主副结构的四层教学楼,24间教室,窗明几净。规范的运动场和篮球场;生活设施完善,学生公寓,男女生各一栋,可供1200人使用,并配有澡堂,住宿条件良好。学校建有锅炉房,保障学生热水使用。学生食堂楼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校办农场有耕地65亩,鱼池水面60亩。农场住房7间,约200平方米。
岑河中学自创建以来,为提高家乡人民的文化素质,为振兴岑河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从1958年至今岑河大部分村镇干部,乡镇企业家、种田能手都从岑河中学走出。同时也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原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简世龙将军,有北京大学教授、美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松,有美国农业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儿科研究部教授、博士后关新富,有全国全军反恐怖专家陈叶清,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余兆荣,还有在国家工作岗位任职的领导干部朱世龙、萧安民、毛凤藻、王培景、朱华、熊峰、陈光平等。他们都成长于岑河中学这块沃土。
近60年来岑河中学一直是岑河教育,文化的标志,享誉荆沙。她的历史可谓悠久而厚重!
历史是不会消失的。历史可能被美化或丑化,可能被改写,但是,改写的历史总还是历史!我的岑河中学也许就将永远尘封于记忆之中了吧,以后就只能去梦里寻找了。呜呼,寿终正寝的岑河中学高中!呜呼,我的岑河中学!呜呼,岑河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