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红尘的渡口

转载:读《浮世绘》的精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还深入发掘了在浮世绘形成过程中,中国、欧洲和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对日本独特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作了深入研究和全面论述,揭示了其对日本造型艺术的深刻影响,角度把握有独到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王镛教授指出的那样:“作者把浮世绘的来龙去脉梳理得异常清晰……综述和分析的详尽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内以往的相关出版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语中,“浮世”一词在古代原为“忧世”,随着佛教理念的世俗化,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情结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起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正是对这种生活观念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所有的浮世绘画师无不对当时的流行风尚投以强烈关注并有所反应,同时在表现技法上不断花样翻新、积极进取,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感知方法与思考方式的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在时间追溯上是相当精确的,因为缘此之后,经过一个世纪的群雄割据,传统贵族式的价值观崩溃,新兴的武士阶层逐渐占据主导,而这为近世日本艺术的重建提供了契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兴的市民社会,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各种风俗画应运而生,它们主题各异,充满魅力,被潘力定义为“浮世绘出现的前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表现现实平民生活的新兴风俗画——手绘浮世绘传播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3-21 21: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清初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潘力指出,“较之明末年画,刻版更加细密,出现多色套版,明显可见西方铜版画的阴影和透视手法……被日本画师们视为珍品,并从中接触到了西方的透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