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巴水源 于 2013-3-21 18:02 编辑
二班(故事) 文/巴水源 话说某高级中学有6个班级,3个年级(1至3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一年级的两个班称为:一(1)班、一(2)班;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各班名称,只是改动前面中文数字:二(1)班、二(2)班,三(1)班、三(2)班,如此类推。这个学校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一年级(1)班到二年级还是(1)班,二年级(1)班到三年级仍是(1)班,如此类推,据说这叫做同班上。 这个学校过去很多年来,各年级的成绩都是(2)班最好,尤其是毕业班(三年级)。每年考取国家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三(2)班的学生,而且,两个毕业班进入大学的录取率,总是(2)班最多。正因为如此,若干年来在这一带每每提起这个学校的(2)班,人们自然会翘起了大拇指。 成绩造就名声,名声招来人气。在这个学校的招生范围内,也包括学生在内,都认为这个学校的(2)班是天生的出优秀成绩的班级。于是,学生纷纷要求进(2)班,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走后门把自己的孩子弄进(2)班。这样一来,各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由原来的50人一班增加到90人一班,已到拥挤不堪的地步。 就这样,慢慢地,该校(2)班的学生成绩发生了重大变化——再也不是原来(2)班了,跟(1)班也差不多了。原因是:一来学生人数拥挤;二来有的学生成绩本来就差,靠后门进来的,其成绩素质怎能提高?! 现在,这里的人们是这样说的:“不要勉强进(2)班,进了(2)班似(1)班”。 这个故事使人联想到社会上有一种普遍说法,人们把有才能的人称做(2)班的人,意思是:不是一般的人。这种说法是因为:“一般”与“一班”同音,所以,人们把“不是一般的人”称为“二班”的人了。我们不难从上述故事中得到一个启示:如果是一般的人,即使走上了那个位子也不过如此。(本故事为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