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罾网” 从南亚回来的记者说,印度有一种捕鱼的方形大网,当地渔民称为“中国网”。是郑和下西洋传过去的,至今仍在使用。 在中国,这种方形的大网称为“罾网”(音,珍网),简称罾。是中国南方常用的捕鱼工具。以前很常见,现在偶尔还可见到。 用这种方网捕鱼称为“扳罾”。 扳罾前,要把二三十平米的大网撑开,很有点麻烦。先要用四根长竹篙系住网的四角,再把四根竹篙绷成两个十字交叉的半圆形,这才能将网撑开。 扳罾捕鱼,就比较有意思了。有一根“皮篙”(细木头)做的罾杆,长十米左右,一头固定在岸上,另一头固定在四根竹篙的交叉部位。用一根长绳子,约小指粗细,系在罾杆的前部,人站在岸上,拉住长绳,罾杆就可将罾网吊起来,平缓地放入水里。过一会,觉得有鱼跑到网里去了,就缓缓拉动长绳,吊起方形的罾网,鱼就全落到网的中央。再拿起一个长篙做的的捞鱼工具,叫做“舀捞”,舀捞的前端是一个圆形的类似蓝球匡的小网兜。将其伸到方网中间,就可把鱼舀起来。然后,再拉住长绳,重新吊着罾网放入水中。由于罾网面积大,可以捕到很大的鱼。 干这个活光有体力还不行,拉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平衡。 还有一种小罾网,网眼细密,只有一两平米,主要用来捕小鱼小虾,习惯上称为虾子罾。女人、半大少年喜欢用。男人们看不上这种小眉小眼的玩艺儿,不大用。 扳罾最好选择有流水的地方,以水流相对平缓为佳。长江,汉江边,有很多这种地方。前些年,从长江大轿上经过,远远总可以看到江边有好几口罾在作业。现在己不易见得到了。 据说,1954年发大水的时候,我们这里到处都是鱼。特别是张公堤外面,荒湖遍地,还有一条府河通长江,都是扳罾的好场所。老人们回忆,那一年各种鱼虾多得不得了。拿到市内去卖,比白菜还便宜,城里人吃鱼也吃厌了。 我父亲是扳罾爱好者。每年入夏,雨季将到,就把他那一套扳罾的“家业”清理出来,认真维修。过去在我们这里,做活的工具都称作“家业”,不说工具。这可能是穷人没什么家业赖以生存,只有做活的工具才是养家活口的家业吧。比如,木匠称木工工具为家业,弹匠称弹棉花的工具为家业,等等。 几天大雨之后,到处下得沟满塘平,父亲就兴奋起来,去找地方扳罾。 也不知道父亲的那一套“家业”是何年何月置办的,罾篙己经开裂,罾杆则是用两根断“皮篙”接起来的。罾网也有多处补过。有一次扳罾,扳到一条大鱼,在网中活蹦乱跳,父亲喜得叫起来,“好!逮到一条大的!”还没来得及伸出“舀捞”去舀,那鱼又一蹦,将网蹦出一个洞,再一蹦,跑了。父亲十分懊恼,下决心置办一套新的。下雨下雪没什么事,就在家中织新罾。织网的针很特别,是用竹子做的,扁形,约一公分宽,十公分长。父亲不紧不慢,织了一个冬天。 到后来可扳罾的地点越来越少。机场河就是那少数地点之一。几天大雨,机场河水涨得很高,就有鱼溯水而上。我们家靠近飞机场,去扳罾很方便。后来机场河里也没什么鱼了,父亲细心耐烦编织的那口新罾也很少用了。 记得父亲最后一次扳罾是在八十年代的前期,在禁口水闸附近。几天大雨之后。我正好回家,听母亲一说,就跑去玩,顺便也帮父亲拉几罾。扳了大半天,也没搬到多少鱼。 一次回去看望父母,一抬头,看见父亲的那口罾,还吊在房梁上,落满了灰尘,结满了蛛丝。就说:“你家(您)那口罾蛮多年没用了咧?”父亲抬起头,望着,轻轻叹口气:“只好放着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