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213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3-25 21: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鸿鹄0711 于 2013-3-25 21:33 编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这句话是出自民间,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可怜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过去的失误或过错造成的,失误或过错即是可恨之处
鲁迅评价孔乙己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孔乙己: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本是两方都受益的行为,但有时也让人十分矛盾。一方面,通过助人我们能体会到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但另一方面,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痛着别人的痛”并不让人好受。而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说明了滥用同情心的坏处。
可怜之人的心理强烈的依赖心
强烈的依赖心是“假可怜者”的“第一宗罪”。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扶助,别人热情的援手越多,他们自力更生的意愿就越少,到最后,“可怜人”越来越“可怜”,让援助者“恨铁不成钢”。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喝过“墨水”、四肢健全,却因偷窃被人毒打致残,最后的尊严也难以保全,实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自私自利之心
自私自利是“可怜人”的第二大可恨之处。在所谓“帮人帮到底”的掩护下,有些“可怜人”不仅不顾援助者的处境不断盘剥,还用“可怜相”来抱怨别人不够在乎他,这让援助者感受到“高尚道德感”的失落,并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许多“老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借钱越来越“狮子大开口”,可拒绝后自己却像欠了人家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