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917|回复: 2

种棉花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27 1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wb_31_1.jpg
    《种棉》徐光启
    种棉花时,要在谷雨前后,先把种子用水浸泡片刻,再从水中捞出,用土灰搅拌匀称。等到种子上棉芽生出,在施了粪肥的土地上每一尺挖一个小窝,一窝种五七颗。等待棉苗长出时,太密实的除去一些,仅仅保留二三颗长得旺盛的棉苗。然后频繁地锄地松土,并时常掐去苗尖,不要让棉苗长的太高。如果太高,就不结棉子了。如此到八月间就可收获棉花。
    总之种棉不收成的缘故,有四个缺陷:一、秕,二、密,三、瘠,四、芜。所谓秕,就是品种不饱满充实;所谓密,就是棉苗之间不疏朗;所谓瘠,就是施粪不多土地贫瘠;所谓芜,就是锄地太少造成荒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81

主题

860

帖子

234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40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27 2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通海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27 1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楚风仙韵 于 2013-3-27 13:35 编辑

201207111039.jpg 201207111041.jpg
种棉花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农村有这样一句农谚:“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这是人们在农业种植季节上,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耕种经验。时值今日,老家的棉农播种棉花还一直是沿袭着老人们流传下来的这句话。
    江汉平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大集体时,以粮为纲,棉花作为也是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家的白田里也广泛的种植。那时,产棉区的现金收益比产粮区相对较高。
    上世纪五十年代,老家人种植着一种叫“广花”的棉种,也可能是从印度国传到中国的棉花,到了“两广”地区,故为之。“广花”株高蕾小,不抗虫害,产量也低,不过,棉绒的纤维较长。到了六十年代,农科院培育出新的棉种,人们就再也不去种“广花”了。
    老家棉农种棉花采用的是麦行播种。当地夏收作物包括油菜、大麦、小麦、豌豆等,油菜、大麦、豌豆收获期要比小麦要早熟,与其它农作物不需倒茬,所以是“满天星”种法。这些作物收割之后,下一茬是多种高粱、黄豆、玉米、粟子等,只有小麦田有预留棉行,到清明前去播种棉花,待棉花苗长到二叶一心,这时的小麦也该动镰刀收割了,正好调了一个时间差。
    预留棉行在冬季要施肥备耕,开春后要下地用锄头去整棉行,把土埝碎,棉行成凸形。传统的播棉种的方法是用小铁铲一窝窝去点,后来用上了一种叫“钩锄”的农具,在整好的棉行开出槽沟来,再去撒棉籽,然后盖上土。棉苗破土而出后,进行第一次定苗。小麦收割完要中耕除草,施提苗肥,按株距、行距的尺寸,再把棉苗定准。
    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广营养钵播棉种,从而减轻了棉农的劳动量,根粗苗壮,成活率高,也节约棉种。棉花营养钵育苗是用薄膜密封来完成的,所以选择苗床地方应避风向阳,或在房前屋后闲地,或在排水通畅的棉田。制作营养钵的“客土”要打碎过筛,去除杂质,消毒杀菌,施足肥料。把棉籽用草木灰拌成一粒粒的,在做好的营养钵凹处播棉种1-2粒,钵间用细土填满,浇足棉籽发芽所需的水分,盖好薄膜,一般播后7-10天可陆续出苗。长到二叶一心,揭开薄膜炼苗后,再一窝窝的移栽到大田。
    我生长在农村,记忆中与棉花相伴的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地是棉产区,乡亲们个个都是种棉的能手。清明前后,生产队抢晴天做营养钵。夏天,被人们收割过的麦草茬上,棉花苗长出巴掌大的叶子,叶片上泛着油亮的绿光。粗壮的棉花杆上的枝桠间,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伏天结满棉桃,压得棉枝弯下了腰。秋天,炸蕾吐絮的棉田里,一朵朵白绒绒的棉花,犹如天上的白云洒落在人间,雪白耀眼。
    有关种棉的农活我都干过。小麦收割后中耕麦茬,锄棉花草。棉花苗长到齐腰深,给棉花掐尖打顶,以免棉苗发生疯长。施花蕾肥,测报虫情。背着喷雾器治虫,点灯捕蛾、枝把诱蛾,伏桃刚长出来,又拿着玻璃瓶去捉虫。为了让棉林通风向阳打懒枝、摸赘芽等等,但最难忘的还是摘棉花。
    “六月三场雨,遍地是黄金”。风调雨顺的年成,棉花亩产皮棉可达200多斤。“过双百”是当年“农业学大寨”时的战斗口号,我地是油沙田,适应棉花生长,轧出的皮棉卖给采购站等级高,是那个年代里全公社棉花收成最好的生产队。年底分红工价也比其他生产队要强,分给社员的棉油也多。
    中秋前后,正是摘棉花的季节。星期天和母亲一起下地摘棉花挣工分。摘棉花要趁太阳还没出来去摘,露水打湿全身。我抹着衣兜,走在一株一株棉花间,弯着腰,把开出的棉花一瓣瓣摘下来,一把把的放进衣兜里,棉花在手里软绵绵的、暖暖的感觉,给人一种的惬意。大集体时,摘棉花以斤两记工,我摘得慢,有时棉桃上也会摘不干净,棉花上粘有枯棉叶,母亲也不责怪我。棉花撮子把母亲的手划出一道道口子,她不以为苦。
    扯棉梗是一项重活,用棉梗钩子卡住棉梗的根部,腰部使力,才拔得起来,手会打起血泡。把棉梗移到有阳光的田埂上棚拢,再去剥那些迟开的棉桃。棉梗扯后冬播麦子,一季的棉花才算结束。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又到了做营养钵、种棉花的季节,忽梦起早逝的母亲还在责任田里种着棉花。母亲对我说:自己的田里收的棉花打的絮,比市场上买的盖着暖和……梦醒后,我才懂得,母亲种的不是棉花,而是“瓜连子”深深地爱!
    母亲,是您给了我温暖的童年,此刻,我含着泪花怀念您!(张才富)

U4P1T7D5084F186DT2011041115350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