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西
- 精华
- 104
上尉
  
- 积分
-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

楼主 |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3-3-31 0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覃太祥《苏马荡的杜鹃花》序
胡福先
《苏马荡的杜鹃花》是覃太祥近几年为了宣传,推介苏马荡风景区而创作的一本散文集。有的发表在纸媒上了,有的发表在网络上。
认识覃在祥,缘于一次和利川市的文学爱好者们座谈,在向参加座谈的文化人了解利川有些什么文学人才时,唐旭首先介绍了覃太祥,当得知覃太祥的笔名叫木然时,我也觉着覃太祥算一个了不起的农民作家了。因为木然的文章我读过几篇,他的《苏马荡何去何从》《苏马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苏马荡的野香菇》《苏马荡的杜鹃花》……写得很好,为苏马荡的开发打下了理论基础,为提高苏马荡的知名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特意去看望过覃太祥一次,他是一个典型的山民,也是一个很朴实的山民,衣着朴实,言语朴实,神态朴实,为人处事更朴实。怎么看,也不象一个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作家。可他又实实在在的是个作家,而且还是网上很有名的作家,被一个不了解他的人收录进了百度百科辞条。我去后,他拿出了近期发表在报刊上的五六篇文章让我看,一个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人,每年能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十多篇文艺作品,你不承认他是作家就不行。
前不久我又和覃太祥见过一面,问到他的创作情况,他很高兴地说;2012年,他在《湖北日报》《三峡之子》《三峡都市报》《恩施日报》《鄂西民族》等省市级报刊发表了十五篇次小说和散文,小说集《生活象流水》上下卷已经在印刷厂等待印刷了,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风云船头寨》已完成了大半。
读覃太祥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语言朴实无华,行文中有一股浓烈的真情,引起读者与之共鸣。如他的《苏马荡的野香菇》读着文字,仿佛闻到了野香菇那诱人的香味。如果是腹中饥饿的人,没准就会流出口水来,从而使读者产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到苏马荡去吃野香菇。
他的《回故乡》文笔流畅,语言清丽,将苏马荡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画成了一幅风情画,紧紧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的心潮随着他的情感而波动。首投即被《楚天声频报。恩施周刊》刊发了。
特别是《苏马荡之夜》这一篇文章,覃太祥用精彩,灵动,优雅的语言,把苏马荡的傍晚,四周的山峦,宁静的夜色,野草,山花,晨露,朝阳,云海描绘得维妙维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暮色中的山、天黑后的山、晨雾里的山,都在覃太祥娴熟的笔下,被描写的姿态万分,栩栩如生。其中一些句子,很鲜活且生动赋予一定的神韵。这篇文章整体上很有美感,不仅被《三峡之子》杂志刊发,而且在荆楚文坛被评为最好的文章排名第三。
《一往情深深如许》这篇散文,是覃太祥根据他认识的一位在校读大学的孤女写的纪念父母的两篇日志改写的,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苏马荡的杜鹃花很美,《苏马荡的杜鹃花》这篇文章也很美,他不仅在三家报刊发表了,而且还收录进了百名作家写恩施的大型散文集《恩施风情》中。
《苏马荡的杜绝花》这本书,大量篇幅写了苏马荡,苏马荡的景,苏马荡的水,苏马荡的杜鹃花,浓墨重彩的却是苏马荡的杜鹃花。虽然收录的只是覃太祥近五年的作品,但其中绝大部分可称为精品力作,很有艺术性和可读性。
文学创作是要讲一定技巧和要有相当深厚的功力的,覃太祥坚持了三十多年,底蕴足,功力厚。他深知文学创作的艰辛,因此,他对利川年轻的文学爱好者特别关爱,除了指导他们写作,还帮他们修改习作,已经有两篇经他修改的习作发表了,给利川年轻的文学爱好者鼓了劲,加了油。
近几年来, 覃太祥全心投入到对家乡的宣传中,光是近两年写谋道和苏马荡的文章发表在纸媒上的就达二十多篇,网络上有近八十篇次。在这本《苏马荡的杜鹃花》中,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写的是谋道,百分之九十五的篇幅写的是利川,百分之百的篇幅写的是恩施。
苏马荡很美,苏马荡的美为什么以前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人宣传,就是现在,外界知道苏马荡的人也不是很多,还有待加强宣传力度,调动能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掀起全面宣传苏马荡的热潮。让网络的每一个角落,让全国的报刊都有写苏马荡的文章。覃太祥加油!苏马荡人民欢迎你,支持你,不会忘记你!
每一个人都有家乡,如果每一个人都象覃太祥那样热爱家乡,宣传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力,那么我们的家乡就不再贫穷落后,我们的家乡就不再默默无闻。
我很高兴第一时间读到覃太祥的这些文章,也很高兴留下以上文字!是以为序!
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苏马荡省级度假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胡福先
2013年3月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