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3703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新民街是鄂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是我儿时上学和玩耍的地方。它西起的南浦路,东至城门口与胜利街交接,后来胜利街与新民街合二为一通称新民街。那时街面是用长方形的石块铺成的,只有现在的二分之一宽。没有排水道,一下雨街面上就积水,雨下大了积水齐腰深,当然是指我们这些小屁孩,对于大人来说自然不在胯下了。那时鄂城只有两个电影院,新民街就有一个,是个露天电影院,应该是现在的新民街83号也是以前的十八洞那里。电影院对面是新民街唯一的一家副食店。有一家炸油条的,还有一个做锅贴饼的,还有一个挑担子扯糍粑的。锅贴饼跟扯糍粑没有偿过,么价搞不清,油条二分钱一个。那时偶尔能吃上一根油条,傍边一定会围上一群小朋友,一个个小嘴巴咂咂的,小眼睛盯着,一动不动的,羡慕的不得了。街上有依稀的路灯,但不是很亮。一到晚上,家家关门闭户,街上十分冷清。也有热闹的时候,那是每年的春节玩龙灯。晚上龙灯队伍都举着火把,十分壮观。那时的火把是用废弃的竹缆绳做的,现在可没有了。还有一个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就是一根长1米左右的竹片,把一头劈开,功能跟现在用于互动的那个塑料做的巴掌差不多。龙灯队伍里还有采莲船、高跷。龙头也很特别,里面绑着个大称砣,称砣越重而且舞的时间越长才算最有版眼。龙灯队经常比试,我们东门的龙灯基本上都能夺冠。 城里小学只有两所,新民街就有一所,就是现在的新民街小学,是我启蒙的学校。还有一个胜利街小学,在石马巷西边,58年与新民街小学合二为一了。那时学校没有家庭作业,我们基本上是开学拿书包上学,放假背书包回来,平时回家没有时间看书,要帮助大人干活,十来岁就到长江跳水,还要剁莲子赚取加工费贴补家用。那时新民街人基本上都会剁莲子,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瞎子跛子只要有空都剁莲子。一到晚上家家户户剁莲子的声音响成一片。剁莲子养活了大部分新民街人,没有莲子我们可能活不到今天,三年自然灾害,大人们用莲子壳做粑充饥,我们是上学两个当点心,放学两个当饭吃。尽管生活很艰苦,放假时大人们都支持我们参加公益活动,为了办壕口文化宫,我们到山上锤石头。刮风下雨,我们协助动员危房中的居民搬家。记得有一次,那家居民的水缸因门窄了怎么也搬不出来,后来我急中生智拿斧头将水缸边子砍了一块下来,才把水缸搬了出来。回到家里却挨了一巴掌,父亲说:把水缸打破了么办?说实在的我确实不知道水缸会有可能打破,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在学校里我们很用功,那时正是教育改革,学制由十二年转九年,又由九年转十年,最后又回到十二年。我们都搞昏了,不管是有用的加减乘除,还是无用的汉语拼音(那时的汉语拼音跟现在的不一样,在键盘上一个字母也找不到),还有那枯燥无味俄语,只要老师讲的我们都死记硬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升学率全县第一,胡胜英校长都上了杂志。现在儿时的趣事都已忘了,只知道班主任是肖汉成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