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州古城若再不对人口进行控制,将成为一座废墟!早在10多年前,”就有文物保护专家在考察古城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事实上,荆州城因居住人口过多导致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其认识早已深植于心,成为历年荆州两会热点。古城人口的疏散,也在悄然推进。
记者近日从荆州市规划部门了解到,《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古城疏散规划(2012-2020)(草案)》已编制完成。获相关部门审议通过后,还将启动国际招标,组织编制荆州城保护及建设总体规划。省政府已将荆州古城人口疏散规划纳入全省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
按照该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部外迁古城内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疏散古城人口6.2万人,将荆州古城建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其中到2015年,古城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外迁人口4.7万。
古城人口大疏散,蓄势待发。
现状
据统计,荆州古城内目前共有人口106742人,其中常住人口90632人。古城内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0684人;在古城内居住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共34048人。
步骤
第一步:2015年完成关公文化园、到荆州文博园、九老仙都景区建设和三义街、得胜街修复改造;复建荆州古城楚望楼、曲江楼、仲宣楼等3座城楼。
外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拆除古城内国有单位的8栋高层建筑,搬迁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和荆州中学等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完成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3.4万人的搬迁,以此为基础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到2015年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
第二步:2020年,到再疏散2.8万人,城区总人口控制在4.5万人左右。
方向:古城人口疏散有五大方向,分别为:沙北新区1.5万人,荆北新区1.5万人,海子湖新区1万人,郢城1.5万人,城南新区0.7万人。
荆北新区——交通枢纽中心
荆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北角,东抵海子湖路,西至火车站西侧,南临荆沙大道,北至铁路防护绿化带,规划总用地面积391.79公顷,规划区共分6个街区,规划至2020年居住总人口达5.4万人,可承接荆州古城内部人口外迁的压力。
荆北新区依托火车站而建,是外地旅客接触荆州的入口,“荆州之门”是以交是,通枢纽中心、商贸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文化客厅。
郢城——商贸物流重镇
207国道、国道、318荆沙铁路、引江济汉干渠和荆州火车站,通贯荆州的重大交通工程交会在郢城镇。一座商贸物流明星重镇已经悄然崛起。
目前,荆州郢城客运站、荆岳综合客运站列入国家客运枢纽站场项目。按照荆州市城市规划,郢城可开发商贸、金融、宅居、文化、体育等项目,将成为市民外迁的首选区域。
海子湖新区——生态旅游新城
2010年11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海子湖新区用地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荆门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区内海子湖将用地分割为南区、北区两大地块。
目前,荆州市政府已与广东碧桂园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对海子湖新区实施城市综合体开发。2016至2030年,海子湖新区第二、三期开发建成后,可容纳25万常住人口。
沙北新区——新行政文化中心
沙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北部,西干渠以北,荆岳铁路以南,荆襄高速公路以东,红星路以西。
其核心区为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商贸中心三大板块,规划有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规划区可容纳15万人。
沙北新区内有众多城市主次干道贯穿,交通优势明显。目前,沙北新区的规划已完成,义乌小商品城、荆州体育中心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根据规划,沙市中学也将搬迁至沙北新区工农路与徐桥路交会处,今年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9月正式迎接新生入学。
城南新区——教育科研产业中心
城南片区东接南湖路、西至九阳大道、北抵古城片区、南至长江。以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生活居住等为主要功能。随着荆北新区、沙北新区建设帷幕的拉开,城南新区开发也全面启动。古城保护拨云见日
去年12月13日,省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上,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说,古城保护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搬出一部分人口,发展一个区域。古城保护、发展是国家任务,是荆州责任,是荆州与全省步入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
荆州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古城人口疏散,腾迁古城,把古城从混乱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位,凸显其文化旅游功能,势必将成为保护古城及振兴古城的现实选择。
疏散人口后,荆州古城片区将定位为以荆楚文化、三国故事、水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历史城区,集怀古、探胜、感知、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集中展示三国文化之大气、古城文化之深邃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游览区,成为荆州市区游客的集散地和管理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