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天门市 2013-4-7 23: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 深厚的“感恩”文化
孝道是中国百姓最主要的伦理观念之一,养老送终、上坟拜土、祭祀祖先是生儿育女的价值所在。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其核心内容是祭祖与扫墓。人们通常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而归。
清明祭祀文化的主流,代表了尊祖重情的道德倾向,这是应该肯定的。但燃香焚纸、折柳插坟甚至为先人恭送“车马”“小姐”等新旧陋习,则不仅有害于环境与安全,而且对当下存在的某些恶俗也是一种推波助澜式的鼓励,这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文明精神的时代主流恰恰是南辕北辙。
然而,我们提倡的孝道是亲人在世时的赡养、照顾、关爱和体贴,而不是亲人去世后奢排的葬礼、高大的陵墓和扫墓的铺张。唯此,当亲人去世后,子孙才会问心无憾。
清明时节,当人们祭奠先人的同时,也在教育后代感恩先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这种根脉相连的传统文化,无形中强化了与人为善、和谐共存的民间根基清明祭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