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0
少校
不要叫我拉灯
 
- 积分
- 8334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记者 成妍
4日,迎着和煦的春风,记者来到渔洋镇荆安桥村。养殖户蔡立典正在自己的基地上来回查看。远处有2台挖掘机在整理池塘。“现在要抓紧时间清池洗淤,将那些水路不同的池子调整到位,确保水能正常循环。”蔡立典如是说。
“您这养殖基地有多大?”蔡立典告诉记者,今年他承包了470亩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方方正正的池塘一溜排开,田埂上黄的、白的、绿的花花草草茂盛生长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致。
轻柔的风拂过平静的水面,看似波澜不惊,谁知这水下却藏着丰富的宝贝。在另一边池塘里,记者见到几个工人穿着防水服在忙着挖藕,蔡立典说:“今年,我基地上有130亩是采用莲虾套养模式,剩下的采用的是虾稻共生模式。”
“虾稻共生”模式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虾稻共生”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去年,蔡立典了解到这种高效养殖模式后,就在自家基地上进行了试验。
“效果不错哩!”蔡立典粗略算了算账,每亩地收入4000余元,去年他共赚了30余万元,记者不禁赞叹道。
多年的经营让蔡立典成了荆安桥村致富典型,村民们纷纷向他讨教技术。去年,蔡立典接下了湖友水稻专业合作社。作为带头人,他觉得自己责任挺大,“我要多学习技术,了解市场,带着大伙儿共同致富。”今年,合作社同专业公司进行合作,统一供种、供肥,提供技术服务,并且实行订单收购。这让社员们吃下了定心丸,干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现在合作社有社员57户,不久前又加入了10多户。”蔡立典告诉记者,他计划3到5年,让荆安桥村全体村民都加入到合作社来。
记者手记:
约蔡立典采访不容易!几次联系总是说很忙,原本以为是他的说辞,可到了现场,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他的忙碌。470亩的养殖基地,由他和4、5个工人照看,还要兼顾2个合作社里的事。即便是在农闲时节,蔡立典也是脱不开身。
因为蔡立典心里有更远的目标:办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做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从他自信的笑容里,记者看到了一个平凡农民内心不平凡的梦想。
交流中,他告诉记者,之前他去了江苏、河南等地考察,了解了很多信息,这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