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445|回复: 46

骈文在散文与韵文发展中的起落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9 12: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立仁 于 2013-4-9 12:46 编辑


骈文在散文与韵文发展中的起落
文/立仁

   

    诗文诗文,非诗即文——此话恐怕太绝对了。
    古时的《诗经》、《楚辞》是“诗”,被后人称为“风骚”,其它文章多是“文”。当时书写材料得来不易,甲骨和汗青都很费时费事,写文章必须省着用,文章语言便形成一种特殊的“压缩格式”,这种格式与说话不一样,相对于口语,称作“文言”。我们既不要把文言和古文的概念搞混,更不能将文言说成古汉语。诗,本身就是语言的“压缩格式”,再用文字记录时不必另求省略。所以,现代人一般能读懂古诗却不容易读懂古文,说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这时候,“文”和“诗”形成两大类文体:文无韵以说事,诗有韵以言情。
    文言比较艰涩,即便古人也有枯燥感。汉代以前,文人已尝试采用骚体(即楚辞)句式写文章,引进了“声韵”。到了汉代,这种有韵的文章逐渐成熟,便形成了“赋”。赋很像叙事诗,但它还是文。这样,文又有了“韵文”和“散文”之别。当然,这个散文是指句式和声韵的散,不是现在所说的散文体裁。汉赋由骚体发展出大赋、小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等,就是汉赋的代表作品。其间,还衍生出一种通篇多为对偶句、而句式又非常灵活的赋体,由于对偶句多,就像双马驾车,被称为“骈赋”。骈赋应该是骈文承前启后的文体了。
    魏晋时期,骈文兴盛起来。骈赋虽然是成串的对子,但每一联对句句式随便,字数不限。骈文则不同,出现了类似“格律”的特点,发展到宋代,更有“骈四俪六”的讲究。就是说骈文的句式大多是四字加六字对仗四字加六字,平仄声韵也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由于讲求声韵对仗,辞句绮丽华美,骈文极尽诗、文之所长,叙事言情说理,得心应手,有其它文体包括诗词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因此,骈文最盛时期,几乎人人写骈文,处处用骈文。韩愈时代,社会通行文体只有骈体。鉴于此,韩愈将以前的“不骈”的文章称之为“古文”。这个概念延用至今,一说到古文,读者大多知道是指先秦时期的文章了。
    然而,什么东西都怕“滥”,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奇葩,一旦“越界移植”,反而会丧失其优势。很长时期,骈文被广泛应用于政论、公文,连皇上的命令、大臣的奏章都要“骈”一把。最滑稽可笑的要算清代的骈体“判决书”,张家偷了李家鸡,官司赢了,得到的“宣判”是一段用典起兴、说古论今的“骈话”。唐宋政治不谓不发达,可是好的政论文章流传不多,比不上先秦文章。柳宗元等,提出过对骈体滥用的质疑,得如流的响应,至唐末,骈体才逐渐开始退出它不应该存在的舞台。退是一种回归,骈文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清康熙年间,骈文再起高潮。大约是新文化运动,才使得骈文和文言文一起衰落。
    文求韵,发轫于楚辞以后,延宕两千余年的这个过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它和诗词一样,追求声韵、节奏、对仗、用典、整齐的美,这是任何非汉语语言都做不到的。从“骈体”这些特点而言,比当今的“散文诗”体裁更接近诗。应该说,骈是文与诗的中间地带、结合部。“骈体”又是古今文学的“轻骑兵”。骈句的散漫组合,即是骈文;整齐组合,即是骈体诗;单独的骈句,自成一联。
    纵观近体诗的发展演变,与当时兴盛的骈文有着割扯不断的联系。学诗者多了解一些那个时期的文化脉络,有空读一些代表性的骈体作品,能使自己的眼界开阔很多,在声韵、格律、对仗等基本功日益扎实的基础上,诗词创作水平必将出现飞跃。有年轻朋友误认为“骈”就是“文言”,不敢涉足,沉溺于就诗论诗,除了技巧有提高,很难有气质上的突破。其实传统的“骈”,是文言发展的艺术,并不是那么枯燥的。
    “白话”能“骈”吗?能。现在修辞中的“对偶”几近于“骈”,只是没有“骈”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写白话,或记事抒情、或谈天说地、或登临怀古,巧妙地用现代语言“骈”几句,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所以,我建议爱好文学的青年人,好好读几篇骈文,保证你的“内涵”“功底”会上大台阶。当然,论文报告、鉴定结论、文件通知之类,是千万“骈”不得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子庄 + 10 + 10 很给力!
天涯刀客 + 10 + 10 赞一个!
小东邪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身在江湖,大言忧国,是为不解天高;囊无一物,妄论忧民,此乃不知地厚。所言所书,井底之蛙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14

37

主题

2414

帖子

274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45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4-9 13: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斑斑真是厉害!论述精准有力啊!严重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9 13: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东邪 发表于 2013-4-9 13:14
斑斑真是厉害!论述精准有力啊!严重学习了!

呵呵,没那么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9 14:0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仁老师对古汉语研究深刻,在先秦诸子百家文体文风转变过程中,骈文是无法越过的一片丛林,汉语在变革中,引导新的文体,才有后来诸多新文产生。文化存在生死交换的过程,立仁老师对汉语流派和诸文体起落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是现代文学青年所缺乏了解和细心研究的,谢谢老师分享。又学到不少东西,望多来上帖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9 14: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东邪 发表于 2013-4-9 13:14
斑斑真是厉害!论述精准有力啊!严重学习了!

见到高人了吧?对,立仁老师真的有学问!邪儿可以多学习,小刀跟着邪儿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0

173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5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9 14: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涯刀客 于 2013-4-9 19:40 编辑
小东邪 发表于 2013-4-9 13:14
斑斑真是厉害!论述精准有力啊!严重学习了!

小刀跟着邪儿问好老师!多来分享,汉语需要立仁老师这样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9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刀客 发表于 2013-4-9 14:07
立仁老师对古汉语研究深刻,在先秦诸子百家文体文风转变过程中,骈文是无法越过的一片丛林,汉语在变革中, ...

谢谢刀客版主加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很重视英语教育,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能准确地分析英语句法,但同时能很好掌握汉语的并不是大多数。对于汉文化,小老儿并不担忧会在英语热中消失,因为汉语生命力的强大,不需要杞人忧天。中央提出“中国梦”战略,中华复兴的内容离不开汉文化的复兴。“汉语”有责任担当复兴的旗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9 15: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深厚的古文功底,骈不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4-9 15: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cjz690814 发表于 2013-4-9 15:27
没深厚的古文功底,骈不起来。

不见得。原来很多文化不高的人,给人写信常用四六句,有的写得相当好。不过,这是我年轻时见到的情况,现在少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9 15: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仁 发表于 2013-4-9 15:45
不见得。原来很多文化不高的人,给人写信常用四六句,有的写得相当好。不过,这是我年轻时见到的情况,现 ...

过去的人发蒙时都要练习对句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