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北京回到远安,都感觉空气格外清新。这次实地取景,从县城到乡村,到处一片干净整洁,几乎看不到‘白色垃圾’!”4月8日,正在远安拍摄形象片的央视纪录片导演刘德东感慨。 今年,新一轮“三万”活动的东风吹遍城乡,远安县在“1+1”(1名“第一书记”和1名联络员)派驻的基础上,新增2名工作队员,组成“三万”工作组。经过近4个月的整治,基本消灭了“白色垃圾”,实现了美丽乡村“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 在荷花镇广坪村看到,路边新种植的紫薇、红叶石楠等景观植物清雅别致,家家户户门前放置着绿色垃圾桶,地面上干干净净。“我的任务就是捡白色垃圾,管理各户室内外的清洁。”一组3号保洁员童永翠停下手中的活,指着街边的卫生责任牌说。 县环保局局长刘志国介绍,该县编印农村环保“三字经”与文明倡议书5万多份,全部发放到了村民手中。要求所有村(居)落实3至5名保洁员,与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通过细化职责和严格考核,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习惯要养成,体制更关键。为利用好放错位置的资源,该县鼓励工业企业使用生物质锅炉,采取农户清收、镇村转运、企业利用的措施,探索出“工厂+保洁公司+农户”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已经形成。目前共有4家企业完成锅炉改造,每年可消耗生物质燃料2.5万多吨,节煤3.7万多吨,降低能耗成本50%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0多吨。 目前,该县通过多渠道筹集,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8386万元,清理白色垃圾1409吨,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29个,村组垃圾房(池)10354个,配置垃圾清运车188辆,栽植绿化树木21万株。
|